化石吟经典教学案(4)

时间:2021-08-31

  (3)诗歌分为三层:第一层为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第二层为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第三层为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4.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后,可以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诗歌作铺垫。

  四、全文总结,整体感知。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感叹科学的神奇、大自然的奇妙)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板书课题。

  二、研读赏析,精读课文。

  1.学法指导:我们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后,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段落句子词语,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地、反复地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

  2.学习第一层、第三层并结合理解第5节。

  (1)一、二组读第一层,三、四组读第三层。

  (2)学习分析。

  ①师引入:哎呀,读了第一节真是感到奇怪!最早的鱼儿没下巴,最早的鸟儿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竟然没有腿,最早的树又不开花,这些最早的动物、植物所具有的特征人类是怎样知道的?(是化石告诉我们的)

  ②小结:对,是沉睡亿年的石头告诉我们的,是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告诉我们的。

  ③对照了解前后呼应。(幻灯片演示诗歌第二节、第七节)

  A演示第二节,师指读问:请问同学们,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演示第七节,师:第七节做了回答,齐读。

  师引导学生齐读: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B(学习方法同前)演示第二节,师指读问: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演示第七节,师:第七节又做了回答,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