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苏轼《题伯时阳关图》诗赏析

时间:2021-08-31

  全诗通过对画面的描写,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满腔爱国之情。那么是怎样的一首诗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黄庭坚题阳关图二首

  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

  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

  人事好乖当语离,龙眠貌出断肠诗。

  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离人作许悲。

  苏轼题阳关图二首

  不见何戡唱渭城,旧人空数米嘉荣。

  龙眠独识殷勤处,画出阳关意外声。

  两本新图宝墨香,樽前独唱小秦王。

  为君翻作归来引,不学阳关空断肠。

  唐代伟大诗人王维当年在渭城送别友人元二西出阳关赴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附近)时,写了一首赠别诗《阳关曲》,又叫《渭城曲》,后入乐府以为送别曲,因反复重唱,又称《阳关三叠》:“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是秦都咸阳故城,汉武帝时改称“渭城”,在今西安西北,渭水北岸。阳关为古县名,西汉设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以居玉门关之南而名,与玉门关同为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隘。李公麟(字伯时,北宋庐州舒城人,被推为“宋画第一”的著名画家)的《阳关图》是根据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绘制的。

  阳关西去长安二千五百余里。唐人送别,多在西出都门三十里的渭城馆举行一场送别仪式。王维当年就是这么做的。李龙眠取王诗意为画,名为《阳关图》。苏轼、黄庭坚二人看到李公麟的图画,每人写了两首《题阳关图》诗。题画诗是在所绘画的作品上的再创作。泛泛的画上题诗并不是很难的事,难的是给无声的画面赋予新意,用诗的语言意象引领赏画者进入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让绘画更添神采。李公麟是绘画大家高手,更何况前有王维诗的绝唱。但,这些都难不倒苏、黄二人,因为他们是北宋的伟大诗人。他们用飘逸的诗思,以纵横的笔势给旧题赋出了新意。《阳关图》中的离别筵上,主人向着远行的朋友,手举酒杯,嘴唇微启,好象是在低声吟唱着那让人黯然销魂的《阳关三叠曲》,所以苏轼诗有:“不见何戡唱渭城,旧人空数米嘉荣。龙眠独识殷勤处,画出阳关意外声。”西出阳关,离别故土,朋友不再相见了,《渭城曲》凄凉的曲调更让人的心情不堪承受啊!就是米嘉荣那样美妙的歌声也觉得空数索然。“龙眠独识殷勤处,”这一句是苏轼赞美李公麟在绘画艺上的独到之处,能以画笔描绘得如此维妙维肖,使观画者似乎闻声而肠断,在无声的画面中感受“画出阳关意外声”的惜别悲歌意境,即视觉补充听觉,这是绘画与书法、诗歌的完美结合。苏轼《题阳关图》第二首中:“为君翻作归来引,不学阳关空断肠”两句,似乎给凄凉的送别场景涂抹了一笔亮色,让人在离别的伤感氛围中幡然惊醒感悟:人生别离是不可避免的,归来团聚也是常有的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何必总在“阳关曲的凄凉中空断肠”呢!。这就是苏轼豪放达观的人生化入诗句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