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楼梦与文字狱

时间:2021-08-31

  历史上因文字狱而成名的作品颇有耳闻,清朝尤甚。

  清代著名的文字狱首先发生在康熙朝,著名的有两起:一起是“明史狱”。浙江乌程(今吴兴)人庄廷拢买得邻居明大学士朱国桢的明史遗稿,邀集名士加以编辑,并增补明末崇祯一朝事,定名为《明书》,作为自己的著作。书中颇有犯忌之处,如直书清朝先人的名字,指斥明将降清为叛逆,又不著清朝年号,却用南明永历等朝的年号。书编成后,庄廷拢死,其父庄允城为之刊行。不料有人告发,庄允城被逮入京死于狱中,庄廷拢被掘墓开棺焚骨,凡作序者、校阅者及刻书、卖书、藏书者均被处死。先后因此狱牵连被杀者共七十余人,被充军边疆者达几百人。另一起是《南山集》狱。方孝标曾到云南做吴三桂的官,后来及早投降清朝免死,著有《滇黔纪闻》等书。戴名世见其书,在所著《南山集》中加以引用,被认为有“大逆”语。其实二人著作并无什么低毁清朝的“大逆”之语,只是方书说到南明永历政权未称为伪朝,戴书提到南明弘光帝及其年号,又揭露了康熙帝杀掉明太子的真象。结果此狱也波及数百人,戴名世被斩首,方孝标已死被戮尸,两家男子十六岁以上者均被杀,女眷等则被没收为奴婢,方氏同族人都被充军黑龙江。

  康熙之后的壅正、乾隆二朝,文字狱就更加严重。

  虽说文网密布,所幸《红楼梦》并没有身陷文字狱,否则,我们就不能够目睹这部旷世奇书了。

  《红楼梦》成书于文字狱十分严重的乾隆时期,能够成功地避开文字狱的虎口而流传下来,不能不说作者曹雪芹是花了巨大的心力的。

  那么,曹雪芹是如何设法避开文字狱的呢?他大致用了以下的方法:其一,神话的外衣。故意强调因果报应,一切似乎早已命定。其二,有意丢失朝代,模糊岁月,极尽“假语村言”之能事,使得与现实社会保持足够的距离。其三,歌功颂德的虚与暗涉社会真实的实。运用动听的套话和废话进行“例行公事”的颂扬最高统治者,而以曲折的隐笔墨隐射现实。其四,从小处着眼,通过生活锁事,以小见大的曲折表现社会的真实风貌。其五,删除和反复修改原稿中比较敏感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