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怎样写人物的(4)

时间:2021-08-31

  《红楼梦》索隐派及其他

  《红楼梦》是一部非常深奥的书,没有“三国学”,没有“水浒学”,没有“唐诗学”,但是有“红学”,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旧红学主要有三个派别:考证派、索隐派和小说派,当然还有其它一些派别。考证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胡适、俞平伯。考证派主要通过历史资料考察,来研究《红楼梦》,例如《红楼梦》这本书写得很好,但原来不能确定作者是谁,胡适经过考证,确定这本书的作者是曹雪芹,胡适的观点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考证派很厉害,但可能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所以慢慢消失了。索引派太过牵强,也被抛弃了。在历史的长河中,红学研究一枝独秀的是小说派,中央电视台让小说家刘心武去讲《红楼梦》,可能跟这也有关系。

  本文重点讲一讲索隐派。索隐派代表人物古代有周春(1729—1815)、现代有蔡元培,这都是十分着名的学者。索隐派红学主要论点有“纳兰性德家事”说、“董小宛家事”说、“康熙朝政治状态”说等,代表性的着作是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和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

  索隐派的手法经常是把《红楼梦》中的故事隐喻历史上的真事,把《红楼梦》中的人物影射为某一历史上的真人。用拆字、谐韵、类比的方法,解读故事。蔡元培还认为,贾家就是伪朝廷,贾家子孙就是各部门。例如贾赦的妻子是邢夫人,而贾赦代表了刑部。

  在考证派和小说批评派的打击之下,自二十年代以来,索隐派红学便进入了衰竭时期。更重要的人民群众不买账,人们拿他们索出来的“隐”,还是看不懂《红楼梦》。慢慢的索引派渐渐被人民群众所抛弃。

  《红楼梦》的确是部非常博大的作品,不同的人能有不同的发现。鲁迅先生说得好,《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刘心武先生以小说家的视角来看《红楼梦》,给每个人物都找个“原型”,他对高鹗不满意,要重续《红楼梦》。他的做法尽管也能自圆其说,但无论如何也不过是他个人的一家之言。

  《红楼梦》里隐藏的是皇帝和皇妃的故事,这个皇妃就是曹雪芹所衷爱的秦红玉。秦红玉自幼在戏班子里当“小旦”,在曹府演戏得到了曹雪芹祖母的赏识,于是曹雪芹的母亲把她留下来,后来她给曹雪芹当了“伴读书童”。由于这个女孩儿聪明伶俐,人长得也漂亮,曹雪芹就非常喜欢她。但曹雪芹母亲把她收为干闺女,又献给了皇上,秦红玉后来当了皇妃。这件事儿让曹雪芹十分难受,可曹家因此复兴了三年。秦红玉当了妃子以后,并不幸福,她也没有生个一男半女,在激烈的宫廷斗争中,秦红玉很快败北,她被皇帝厌弃,最后投井而死。这就是故事的梗概,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里,曹雪芹都写了。以后的文章里,我再给大家详细地介绍。

  《红楼梦》写了妃子和皇帝,作为士大夫出身的曹雪芹无论如何也不敢明写,只得用这种比较隐晦的手法写出来,把真事隐去,这也不失为一种选择。至于皇妃,他更不敢写,他的所爱不能相聚,也许就是他叹息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