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大观园的景观园林艺术特色论文(2)

时间:2021-08-31

二统一多样的园林风格

  小说特有的虚拟性,使故事环境呈现出一种既真实又虚幻的状态,真实是指人物都在特定的场所合理的出现,虚幻则是指这种合理场所是由作者主观想象和构建的。这就为大观园景观描述的多元化提供了可能性。同时,由于贾府地位显赫,大观园又是为元春省亲而建,因此其面积极为广阔,将当时的各类建筑风格都融入其中。既有袅娜纤巧、孤高轻柔、蜿蜒风雅的斗拱飞檐,也有壮丽轩昂、雄伟壮观、四通八达、气派极致的朱门青瓦。这种多元化的建筑设计有机扩展了园林的广度与深度,增强了园林空间的宽泛性。曹雪芹在大观园的规划构建中完整地呈现了“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建筑景观。按照风格将景区进行细致划分,以水相连以山相隔,形成一种跳跃式的视觉效果,有效地避免了游园者的视觉疲劳。对今天的园林景观设计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曹雪芹所处的时代,西方的审美和设计理念已经逐渐渗透到我国,因此,出身世家的曹雪芹也见过很多西式器物和著名园林。这些所见所闻在《红楼梦》中都有所体现,在“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一节中,就描写了怡红院中的诸多器物和景观:锦笼纱罩、玲珑剔透的墙壁、碧绿凿花的砖、贴在墙上的琴剑瓶炉、发出“咯噔”声响的西洋机括等。西洋镜、西洋画在清朝时期还较为少见,这些器物均出现在宝玉所居的怡红院中,贾府此时的奢华生活可见一斑。正是这些名类繁多的舶来品为大观园的规划和造景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也使这座引人入胜的景观园林极具新意。除此之外,为了避免政治影射过于明显,曹雪芹将大观园的风格做了模糊处理,将明清时期不同风格的园林特色都呈现在其中,这无疑使大观园的景观呈现出更加鲜明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