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叙事风格(2)

时间:2021-08-31

二、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

  《红楼梦》的叙事时间运用了各种手法,如省略、停顿、场景。其中插叙大多以人物对话的方式植入文本的。尤其是预叙的特征明显。它表现在以偈语、占卜、梦境、谶言等带有神秘色彩的方式作暗示预叙。这种暗示预叙在《红楼梦》中集中表现在三处,一是一僧一道对顽石所说的一番话,一是太虚幻境中的判词和十二支曲,一是灯谜中的谶语。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到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及又副册的判词,听到了十二支《红楼梦》曲。这些判词和曲子正是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贾家命运及结局的预叙。

  《红楼梦》的叙事空间直接以建筑为框架。明显的三处分别是黛玉进贾府,贾政巡园和刘姥姥游大观园。贾府和大观园的园林布局是对应小说故事情节的空间坐标系,成为叙事依托的载体和连接情节的媒介。叙事从黛玉进贾府开始。园林建筑成为一个独立的审美形象存在于小说情节之中。

  中国园林建筑是以一系列的亭台楼阁组成园中有园,园外有园的建筑组群和空间主题,它的视觉形象是分散的,由此构成了小说叙事情节的相对独立;即场景式的故事叙述。一个个空间主题形成了一个个空间场景,每处景点都有一个或数个独立的场景描写。而空间边界的围隔与引导则构成了场景的转换。如第四十回写贾母在大观园设宴,一碧池水成了各个庭园的空间边界,把大观楼、潇湘馆、秋爽斋、缀锦阁、蘅芜苑等串联起来。显然,园林建筑成了小说故事依托的叙事空间。而从意义层面上分析的话,园林建筑还代表了人的生活空间和生存方式,规定了小说人物的本质属性。因此,建筑作为人的生存样式的标志,在于它的直观性。它是人的生活方式的凝固和放大。如写刘姥姥到蘅芜苑时,对其屋内设置的一任描述,明显地写出了宝钗素朴冷淡的特征,而对潇湘馆的描写又说明了黛玉酷爱读书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