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政法转型启蒙新民说(2)

时间:2021-08-31

  《红楼梦》本名《石头记》,讲了一块石头的故事。这不是一般的石头,而是来自上古、通天人之际、汲取天地精华的灵石,是女娲补天时没有用剩下来的。因觉无才补天,自怨自艾,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下凡走了一遭,来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恍如红楼一梦,历尽劫数重登彼岸。然而既已下了凡,这样旷古难寻的补天之材,谁又能容它不作补天之用呢?《红楼梦》出世之时(1754),恰逢中国盛世之衰,再过一百年,天就差不多要塌了。那以后中国知识阶层中一等一的人物,个个以补天为第一要务,这石头就要派上用场,看看它能不能补得了天。

  戊戌变法时,康梁清楚地意识到中国民智未开,维新变法没有群众基础,因为中国文化精英只是少数,普通人所知的文化只有小说戏曲。于是康氏力主译介泰西小说来启迪民众,变法失败以后,梁氏东渡日本,更发起新小说运动作为改造国民性的第一步。此后,《红楼梦》的政法启蒙意义就成为红学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红楼梦》注定要成为各路非小说家自道家法的工具。五四运动时,胡适决心整理国故,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捉妖打鬼”,6找出中国积贫积弱的病根。他认为《红楼梦》的颓废精神实在不能与他笃信的德先生和赛先生相容,极力贬低《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曹雪芹的思想境界,驳斥蔡元培索隐派老式红学,意图摧毁康有为所代表的“托古改制”传统。胡适先生一辈子活得非常道德文章,文章就是为了道德,道德也要为了文章,这是他终生一以贯之的践行。他认为《红楼梦》在文学上毫无可取之处,曹雪芹没有受过文学的修养训练,思想见解很贫乏,《红楼梦》就是曹氏大家族破落的自传,思想性比不上《儒林外史》,也比不上《老残游记》,7实在没有什么启蒙的价值。康梁的小说教与胡适先生道德文章的威势不容小觑,一百年来,这威势如黑云一般笼罩着《红楼梦》,让它彻彻底底下了凡,一定要在“文以载道”的天下大义中现出原形:到底《红楼梦》有没有革命与启蒙的关怀。红学携着这无边威势,要将《红楼梦》中万境归空的那些东西一一揪出,用逻辑和理性清清楚楚还原出来——其实什么也不会空。在形形色色躁竟的政法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解读中,《红楼梦》担负起了百年中国最不能成空的历史使命:新民与启蒙。一百年的红学,成了中国政法启蒙言说活生生的镜子,记录百年中国政法启蒙的跌宕起伏。  只是这启蒙是不是也下得了凡?下不了凡,启蒙莫非也要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