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命书《红楼梦》(2)

时间:2021-08-31

  我想我从内心深处对《红楼梦》有一种认同。第一次读到它之前,我在台湾念书,13岁,住的宿舍是高三班的宿舍,被一群高三的男生包围的。在那个环境中,我是一个小妹妹,大家要抢着去照顾这个小妹妹。男校是很有趣的,你以为它外表是这个样子,可是有很多情感的投射,那个时候,是有一种很奇怪的事情在发生的,他们会把一些对女生的情感,投射到一个还没有发展成为一个男性的这样一个男孩身上。就是我。

  它是一个大观园。

  在所有的这些学长当中,有一个被最多人喜欢的,他却喜欢我,还把我带到他的家里去。然后我到了他家,他是一个天主教的家庭,所有的东西都非常有规矩,非常有教养。吃饭是这样子的(两腿合拢膝盖靠在一起),讲话是这样子的(语调慢而轻柔),可是我不是这样长大的。所以就要观察,小心翼翼地,想自己如何可以成为这个家庭的一部分。所以后来当我在读到《红楼梦》的唱词里面有“不可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走半步路”的时候,我觉得我懂那个,我懂那个!

  聪明悟

  荣念曾教会我一件事情,如果你要谈爱情,不要谈爱情,谈面包;你要谈灵魂的时候,不要谈灵魂,谈肉体。“悟”是自己的事情。

  《红楼梦》,就是中国人的命书。

  曹雪芹有能力去看到很多人都没有看见的东西。

  他更早用“意识”来作为这本小说里面一个跟观众连接的桥梁,他不仅仅在讲发生了什么?而是为什么会发生。我常常觉得说,观众进到戏院看戏,就只是在问,发生了什么,而不问为什么,因为这个“为什么”其实是要问自己,而并不是问导演的,大部分人害怕的就是如果问自己。一,拿不到答案,二,那个问题本身,变成一个要求,而自己没有办法去满足这个要求,挫败感会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