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3)

时间:2021-08-31

红楼梦读后感9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总算被我咬文嚼字的肯完了,好辛苦呀!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阿谀奉承、随机应变的王熙凤。

  书中第三回描写王熙凤的出场:先是王熙凤那放纵无忌的笑声使黛玉在心里奇怪:“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让人一看便知在这王熙凤家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接着写“恍若神妃仙子”的王熙凤“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只见她初见黛玉,便携起她的手,细细打量后,仍送回座位上才夸奖她的美貌,以迎合老祖宗的欢心。

  接着又道:“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鬟老婆子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显示出她的权势、威严,使黛玉觉得这既是关心,又是警告,警告自己往后的一举一动切不可迈错一步,因为这“只管”两字以将她束缚在王熙凤的管辖之内了,写到她为黛玉丧母的不幸感到难过,用帕拭泪,等贾母一说“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等话时,她又马上转悲为喜,破涕为笑,眨眼工夫,就由哭变为笑。一个虚伪、玲珑、见风使舵、的面目已映在眼前。

  王熙凤之所以能威压众人,不仅因为她是荣国府老爷贾政的内侄女,更因为她阿谀奉承,被家庭统治管理者所赏识,这就造就了她两面三刀、泼辣、狡诈的性格。由家庭推及社会,整个封建社会正是由这样的人把持着,难怪内乱,人民遭殃了。

红楼梦读后感10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屹立在我国古代小说巅峰。”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拂柳。“这首歌似乎还萦绕耳畔!

  《红楼梦》讲述的是因皇亲而荣华富贵的贾府逐渐走向没落,最后因家庭成员获罪被抄家,终于繁华成空的悲剧故事。《红楼梦》里,有精明泼辣、圆滑狠毒的王熙凤,多愁善感、才思敏捷的林黛玉,叛逆多情、贪玩厌学的贾宝玉……我觉得最有趣的当数心地善良、老于世故的刘姥姥。刘姥姥二进贾府时,为了取悦贾母,在宴席上故意出丑,鼓着腮帮子幽默地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头老母猪,不抬头!“哄得众人哈哈大笑,我也跟着笑。

  《红楼梦》中最令人悲伤的情景莫过于黛玉葬花和焚稿。

  当读到《葬花吟》中”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时,我似乎看见花一朵一朵地凋谢了,花瓣随风满天飞舞,花儿那曾经的清香,也没有了。可是谁会来怜惜它们呢?只有孤单瘦弱的林黛玉!但是当林黛玉也香消玉殒时,还有谁会来怜惜花儿,有谁会来想念可怜的她呢?难怪她要发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当林黛玉听说宝玉和宝钗成亲,她的病情恶化,奄奄一息,上气不接下气时,她把自己最心爱的诗稿、手绢和着自己的泪、自己的血都烧光时,真让人潸然泪下!她烧的岂只是诗稿,而是她所有的寄托!她的灵魂!

红楼梦读后感11

  如果说《水浒传》表达了中国人的豪情壮志,那《红楼梦》就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作品内容情节跌宕,加上作者细致的笔调,真实地再现了封建社会贵族的生活,玉宇琼楼,山珍海味,贯穿整篇小说,让人们都爱不释手。

  《红楼梦》说了一个富家子弟贾宝玉的故事,传说女娲补天的石头掉下了凡间,贾宝玉出生时就带着那块通灵宝玉,所以又名《石头记》。《红楼梦》说了一个贵族从繁华昌盛到家道中落的过程,同时反映了古代官员的贪污行径等社会不良制度习惯。是一部反封建的小说。

  《红楼梦》情节优美,让人始料不及。先是一块通灵宝玉令读者遐想连篇,然后看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故事,让人有些愤然。“有情人却不能眷属”暴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风气,让许多人无奈于封建社会的制度。

  如果封建社会是一片土地,那贾宝玉与林黛玉就是湖中的莲花,终是不适应这片土地,所以有不少学者认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生活在封建社会。

  红楼,在古词意上是指富贵人家女子的住房。我想是的,人生不就是一座红楼,宏伟精巧,富丽堂皇的事物,到头来终是一场梦。梦境散去我们还是当中的人,要面对无数的问题,就像一个普通的百姓。红楼散尽终是梦,能让人迷失在梦里,能让贾府家道败落的梦。

【红楼梦读后感汇编11篇】相关文章:

1.《红楼梦》读后感(汇编11篇)

2.《红楼梦》读后感汇编11篇

3.《红楼梦》有关资料汇编

4.红楼梦读后感3篇

5.作文红楼梦读后感

6.红楼梦 800字读后感

7.名著读后感:红楼梦

8.读后感精选:红楼梦

9.红楼梦的精选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