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创作背景介绍(15)

时间:2021-08-31

  称心岁月荒唐过,垂老文章恐惧成。 礼法谁曾轻阮籍,穷愁天亦厚虞卿; 纵横捭阖人问世,只此能消万古情。

  此诗之首联叙述二人白发相见时的感慨;颈联描述洪升不入时人眼的性格,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颌联和尾联。“称心岁月荒唐过”,说的是洪升年轻时,“富贵不知乐业”,以至发生“天伦惨变”,也是可以理解的;“垂老文章恐惧成”,却有深意了。洪升一生著作等身,但很难说哪篇文章是在垂暮之年又是在恐惧之中写成的。代表作《长生殿》写于年轻时,并早已传演天下,非“垂老”之作亦无须“恐惧”;《四婵娟》是洪升最后一部剧著,写于“垂老”之年,但从内容到形式都不与时代抵触,更不是“恐惧”中的作品。那么,垂暮之年战战兢兢写成的“文章”是否就是《红楼梦》呢?应该说很有可能。《红楼梦》本身既隐去时间、地点,内容又真真假假,既表面歌功颂德,骨子里又皮里阳秋,谁能说不是“恐惧”之作呢!尾联之“纵横捭阖人”指的是洪升么?显然不是。应是曹寅得意之情下的夫子自道。曹寅作为皇帝鹰犬,坐镇东南,百官俯首,自称“纵横捭阖人”是可以理解的。那么,“问世”指的又是什么呢?曹寅一生附庸风雅,颇爱交接文士,曾为顾景星、施润章、朱彝尊等刊刻文集,使这些清贫文人的作品得以“问世”,那么此诗中的“问世”,是否是曹寅答应为洪升“垂老”之年、“恐惧”之中写成的《红楼梦》刊刻“问世”呢?很有可能。因此,诗尾又说了一句“只此能消万古情”,既指二人之间的友情,又指《红楼梦》所表达的“情种”之情。对曹寅此诗作此理解,应不算牵强。

  曹寅答应为洪升刊刻“问世”,但世事偏偏不如人意。洪升离开织造府便不幸坠水而死,不久曹寅也一命呜呼了,还有谁会关心这件事情呢?洪升的后人不会去曹家索要手稿,曹家不久又败落了。洪升的手稿自此流落于曹家后人手中,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至曹寅的孙子曹雪芹,看洪升笔下的事迹与己家遭际相似,悲从中来,“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一章一回用来换“南鸭老酒”。《红楼梦》书首,明明写着曹雪芹大名,红学界硬说曹雪芹著书“故弄狡狯”,是说不通的。曹雪芹所题之《金陵十二钗》为何绝不见踪迹?笔者怀疑,《红楼梦》后40回便是曹氏“批阅增删”的续貂之作,曹氏自己还有些自知之明,与《金陵十二钗》的题目一起,没敢拿出换“南鸭老酒”。及至曹氏死后,此部分手稿流落于“鼓担”,为程伟元搜罗得到,经高鹗整理后,与洪升之前80回一并刊刻流传。由此看来,曹雪芹也算功不可没。  据上述之背景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红楼梦》实系清初康熙年间的作品而非清中叶乾隆年间的作品;作者应是自身经历过“梦幻”坎坷的洪升而非父祖辈经历过“江南繁华”的曹雪芹。洪升创作《红楼梦》的社会条件、文学背景、个人经历和文化修养完全具备,而曹雪芹却不具备或多数条件不完全具备。至今红学界谜团甚多,诸多红学家多方探求而不得要领,皆系在“曹家店”中兜圈子的缘故。如果跳出“曹家店”放眼望去,真正的作者洪升就在“灯火阑珊处”。解铃还需系铃人,《红楼梦》之谜是洪升创设的,找到并分析洪升,诸多谜团、不论是“笨谜”还是“聪明谜”,均可迎刃而解。 诸君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