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阅读答案(3)

时间:2021-08-31

《红楼梦》阅读答案5

  (三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4题。

  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千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少,不过赖此欲得些烧埋之银。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故致颠倒未决。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雨村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言寄去。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意;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罢。

  1.这段文字写了贾雨村做的哪三件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贾雨村怎样的性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能和题目《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意思相照应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寻了他一个不是”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三)

  1、胡乱断案、修书请赏、充发门子。 2、衔情枉法(或草菅人命)、媚上欺下、阴险狡诈(或过河拆桥)。 3、雨村便衔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 4、找了他的一个过错(或找了他的一个把柄)。

《红楼梦》阅读答案6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一上映,就受到普遍质疑和批评。不少人把它和版相比,指斥它风格怪异,糟蹋经典,不忠实原著。而导演李少红则坚持认为其实她才是“忠实原著”的,有片中大量直接取自小说的旁白为证。我觉得这种争论模糊了焦点。

  电视剧是视觉艺术、影像艺术,和小说原著文字形式有别。亦步亦趋而不顾艺术表现方式的不同,不见得就叫“忠实原著”。

  哈姆雷特穿西装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不是;“铜钱头”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也不是。今日的作品和版不像,当然不会成为问题。时隔二十多年,摄像技术等进步如此之大,如果充当旧版的影子,又何必重拍?试图贴近“90后”年轻人,则更不是问题。观众的审美情趣随时代变迁而有差异,但真正“美”的东西始终能得到认可。

  问题在于,号称“忠实原著”,实则暴露了导演和编剧用影像再现文字能力的贫乏、想象力的贫乏、运用镜头能力的贫乏、裁剪故事能力的贫乏,于是只好用旁白直接代替表演了事;问题在于号称吸取了昆剧的元素,昆剧的爱好者统统不买账,“铜钱头”从美感变成了恶谥;演员的扮相,“环肥燕瘦”的钗黛颠倒作“环瘦燕肥”,漱口成了吐口水,喷茶倒似弹射暗器……这就难以拿“忠实原著”来遮羞了。据我接触的“90后”们,只要看过原著的,就没有人喜欢这部剧的——他们还因自己莫名其妙成为挡箭牌,觉得十分冤屈呢。

  和莎剧一样,《红楼梦》在中国俨然成为产业。从《红楼圆梦》《红楼复梦》种种续书始,对它的“翻修”就不曾停止过。严格来讲,大部分翻修都不太“忠实原著”。大浪淘沙,现在除了专门的研究者,那些续书因为思想的庸俗和文字的低劣,早被遗忘和淘汰。越剧《红楼梦》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突出的是宝黛的爱情悲剧,照旧被奉为经典,多少观众为黛玉之死一掬同情之泪。至于1987版电视剧产生于“探佚派”全盛时期,非但把后四十回统统砍去,换成了当时红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不少情节大可商榷,即使对前八十回,也做了大胆裁剪扬弃,其实又何尝完全“忠实原著”?但是它的受众之广,影响之大,文化含量之高,只怕在国产剧中再无其匹。甚至因为新版的翻拍,让更多人愈发深入地了解和热爱这部呕心沥血的大制作。当年那批演员,活灵活现地存在于几代人记忆中,与原著难以拆分。

  所以我绝不排斥《红楼梦》再一次翻拍,参照RSC《哈姆雷特》的经验,即使演员裸体上场我都能够接受——只要他们演的确实是《红楼梦》,而不是被谑称为“天雷梦”的东西。

  (节选自20xx年7月26日《文汇报》)

 6、下列有关 “忠实原著”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不大赞同有些人的“指斥它风格怪异,糟蹋经典”观点,因为那些人对“忠实原著”有误解。

  B、作者也不赞同导演李少红的“大量直接取自小说的旁白”来作为“忠实原著”的解释。

  C、作者认为,“忠实原著”就是要按照原著的故事情节或者原著的精神来具体演绎。

  D、在作者看来,真正意义上的“忠实原著”有时候也并不排除大胆裁剪扬弃的一些做法。

 7、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新版剧用原著旁白代替表演算不上忠实于原著,只能表明编导能力有问题。

  B、运用现代化的摄影技术不应成为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批判的依据。

  C、由于审美情趣的不同,试图贴近“90后”年轻人的做法本身无可非议。

  D、文字能力、想象力以及运用镜头能力等的贫乏是演员拍戏的最大的障碍。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那种不顾电视剧特有的视听艺术而跟随原著亦步亦趋的做法并不见得就是忠实原著。

  B、昆剧爱好者以及一些“90后”对于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编创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否定。

  C、那些不大“忠实原著”而思想庸俗和文字低劣的原著翻修最终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社会所淘汰。

  D、越剧《红楼梦》以及1987版的电视剧都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

  参考答案:

  6.C(根据第五段第4、7行可知)

  7.D(“文字能力、想象力以及运用镜头能力等的贫乏”应该是“编导”的问题)

  8.D(“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是越剧《红楼梦》)

《红楼梦》阅读答案7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顶上戴着赤金盘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横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裙。一双单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单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儿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南省俗谓作‘凤腊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她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赔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乃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边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走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见了一个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连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也可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吃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东西行李都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紧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以摆上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她:“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以放完了。刚才带着人道后楼上好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改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闲聊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小题1: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小题2:“一双三角丹凤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粉面含春威不露,单唇未启笑先闻”的肖像描写,从直觉上给人什么样的印象?(3分)

  小题3:王熙凤回答王夫人的问话,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出场的特点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表现出王熙凤在贾府地位之特殊,性格之泼辣。

  小题2:不仅表现了王熙凤的外在特征——年轻、貌美,而且表现了她的内在性格——刁钻,狡诈。

  小题3:不仅表现了王熙凤善于机变逢迎的性格,也表现了精明能干的特点。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人物分析能力。凤姐作为《红楼梦》中贾家大管家,这一重要角色,曹雪芹为其出场,做了精心安排。看她出场时,还没有看到容貌,先听到呵呵笑声。正所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样写来突出她的与众不同,突出她性格的泼辣,她以一个小辈身份,敢在贾母等长辈面前这样放肆,并且不会受到责备,这就说明她有资本,她深得贾母等人喜爱的特殊身份。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人物描写中肖相描写的分析能力。我们看写凤姐“丹凤眼”“柳叶眉”这是在写她的年轻、美丽、好看。而作者去故意加上“三角”“吊梢”以做修饰。这就有了些深意。相书上说面带“三角”之眼,“吊梢”之眉者,主人奸邪,狡诈。这里明显点明凤姐性格中的刁钻、奸邪、狡诈特点。所以脂砚斋曾作这样的点评:“第一笔,凤姐的三魂六魄已被著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人物分析的语言分析能力。回答王夫人的问话中,凤姐答言之快,不做任何思忖。这里明明是在突出她做事精明能干,什么都能做得干净利索,符合大管家的身份形象。另外王夫人只问月钱过了没有。去引出她答自己去寻绸缎来的话,这里我们看出凤姐好像猜出姑母不高兴了的意思,故意以此来回答。这就看出凤姐的机变逢迎之性格。另外看寻得结果是没有寻到,很明显照应前面的寻绸缎是骗人之语。也从中可以略微看出凤姐对一个要寄人篱下的表妹的态度。显现她势利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