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红楼梦》读书笔记(2)

时间:2021-08-31

  名著《红楼梦》读书笔记4

  《红楼梦》里400多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有着独特鲜明的个性,所以说这是一本奇书。除去宝黛钗凤,给人印象深刻的有一个宝玉的大丫鬟,风流灵巧的晴雯。

  宝玉为“千金买一笑”,拿来多少名贵扇子让她尽情撕,这有哪个丫头能做到;《芙蓉女儿诔》宝玉感情至真,为她而作,甚至哪位主子也没有拥有。

  就是这么个风流灵巧的人物,却不能在荣国府里生存,什么富贵之家,什么温柔之乡,大观园里的花花草草,都被道貌岸然的当权者大肆扼杀。

  先是明里得罪李嬷嬷,暗里有袭人在王夫人跟前煽风点火,本来晴雯长的美,说话率真,就很不招王夫人喜欢,更何况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晴雯的做事,有人爱有人恨,爱的人什么都愿意给她,恨的人要让她香消玉陨。

  你看她,勇晴雯病补雀金裘,针针线线,都是她的心血凝结。拼了这个命也不服输,是个有材能,有骨气的人,她聪慧灵巧,不畏权贵媚主,眼里揉不得沙子。

  还有,晴雯冰清玉洁,洁身自爱,她对宝玉日夜尽心服侍,并没有趁机惑主,不像她人搞营营苟苟,就像她说:我虽生得比别人好些,并没有私情勾引你,怎么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今日既担了虚名,况且没了远限……今日这一来,我就死了,也不枉担了虚名。

  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她长得像黛玉,因为王夫人不喜欢,晴为黛影,确实很像,所以也是难逃魔掌啊。

  《芙蓉女儿诔》,可以看出宝玉对她的重情重意:“你的品质,黄金美玉难以比喻其高贵;你的心地,晶冰白雪难以比喻其纯洁;你的神智,明星朗日难以比喻其光华;你的容貌,春花秋月难以比喻其娇美。”

  此花(芙蓉花)也须得这样一个人(晴雯)去司掌!哎,这真真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多情公子空牵念……

  名著《红楼梦》读书笔记5

  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建立了贾府这个大家庭,但然而整部作品的主线却始终集中在贾宝玉和林黛玉身上,如只将注意力集中在宝、黛间的恩爱缠绵上,的确很容易让人生厌,但然而从作品的写作手法这条线索出发,却使我感感悟有许多。

  仔细阅读过《红楼梦》的读者必须会发现,作品对任何一个人物的描述都显得格外的细腻,格外的重视,然而其他三部名着所不能及的。个性然而在第三回之中,人物描述不但多,而且恰当,恰如其分地把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一一呈此刻我们面前。

  在对迎春、探春、惜春的描述中,作者写道“第一个肌肤微露、和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年纪尚小,身量未足。”挥挥几笔,把三姐妹的外貌描述得出神入化。

  而对贾宝玉的描述又多了几分大气,“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视而有情。

  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粗到细,都把人物的外貌、性格描述得淋漓尽致。再看薛宝钗的,“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鬓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如此描述,真把人给写活了,我读了以后仿佛真的见到了这一大家子,这就然而令我感受最深刻的地方。

  此刻很多作品对人物的描述往往达不到这种效果,因此写出的'人物就显得苍白无力,没有一丝灵性。别以为这一点没有多大的价值,其实它就然而衡量你作品优劣的一个刻度表。其实,要想写出人影来,并不难,就需要多观察。

  《红楼梦》能如此耐看,原因也在于此。据“红学家”考证,《红楼梦》就然而发生在曹雪芹生活的那个年代,也就然而曹雪芹天天见的事儿。所以说若没有平日观察的功底,此刻的四大名着恐怕就无法登上荣誉宝座了。

  名著《红楼梦》读书笔记6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我早就心向往之,尤其是耳畔响起“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佛柳”那悠扬的越剧时,我更是读之入神。

  《红楼梦》讲述的是因皇亲而荣华富贵的贾府逐渐走向没落,最终因家庭成员获罪被抄家,最终繁华成空的杯具故事。《红楼梦》里,有精明泼辣、圆滑狠毒的王熙凤,多愁善感、才思敏捷的林黛玉,叛逆多情、贪玩厌学的贾宝玉……而我也是众多痴人中的一个,也曾偷偷地为宝黛抹了不少眼泪,暗恨自我不在小说的章节中,不能帮他们一把。有时会为了它坐在角落里暗自伤神,因为,大观园里有在我心中留下抹不去痕迹的人。

  此人便是林黛玉,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黛玉是美的。她原是三生河畔的一株仙草,集天地之灵气,下世为人,故,她是有灵性的,她的诗也是有灵性的。然而,她的身世却让她的性格十分敏感,有些偏颇,旁人叹她尖刻,而我却觉得恰是如此,她才能诗风玉琢,因为敏感是诗人的神经。“质本洁来还洁去”道尽心中无限事,在我心中,她是纤尘不染的仙子。

  当读到《葬花吟》中“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时,我似乎看见花一朵一朵地凋谢了,花瓣随风满天飞舞,花儿那以往的清香,也没有了。可是谁会来怜惜它们呢?仅有孤单瘦弱的林黛玉!可是当林黛玉也香消玉殒时,还有谁会来怜惜花儿,有谁会来想念可怜的她呢?难怪她要发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当林黛玉听说宝玉和宝钗成亲,她的病情恶化,奄奄一息,上气不接下气时,她把自我最心爱的诗稿、手绢和着自我的泪、自我的血都烧光时,真让人潸然泪下!她烧的岂只是诗稿,而是她所有的寄托!她的灵魂!

  看完书,掩卷思考。我觉得宝玉和黛玉杯具式的结果,让我感怀不已。一部红楼梦,它是声声控诉,封建思想毁了多少有情之人。可冷静思考,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他们,结果自然是注定的。想到自我,成长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完美新社会里,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和谐大家庭里,我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坚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放飞自我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