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前20回读后感(3)

时间:2021-08-31

《红楼梦》第十七回,贾政跟儿子宝玉之间的这段话语交锋,深得中国父子、师徒、上下级等关系伦理之精髓,放在今天,用来比对导师与学生、领导与下属、前辈与后学等之间的关系,仍然并无不可。长者需要倚仗的是年轻人的智慧、创意和办事能力,但是这种倚仗是建立在维护和稳固自身的权威和掌控能力的基础之上的,一旦年轻人的才华和能力对前者的权力与声望造成威胁,那么前者借助权力实施的规训与压制便随之而生。宝玉的无奈与委屈,就在于不明白这两者之间的平衡与分寸。

《红楼梦》第二十回,李嬷嬷怒骂袭人这段同样值得细品。套用现代社会学的话语,阶层、身份和资历都是构成社会资本的要素,在某种条件下,高资历、低阶层的个体的社会资本,可能会比低资历、高阶层的个体还要来得高。李嬷嬷尽管身为奴仆,但由于年资久长,不只可以随意辱骂年轻丫环袭人,就连宝玉和凤姐,都要让她三分。除了年资之外,与权力中心之间的距离远近,也是决定社会资本高低的重要因素。这也就是在中国语境下,高级干部的司机、保姆和秘书,往往要比其下属的一般司长、处长更有话语权的原因。其实在中国古代,外戚和宦官之所以能一再成为跟官僚士大夫分庭抗礼的政治力量,也是得益于他们跟皇权之间独特的亲近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