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王熙凤人物经历(11)

时间:2021-08-31

  这判词和曲词,不仅反映和预示了王熙凤形象性格的复杂矛盾及其悲剧结局,同样也显示着曹雪芹创作思想中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反应—他所接受的,或者排斥的,喜欢的或者僧恨的。可贵的是,曹雪芹并没有为这多种反应的任何一个片而所操纵,而是把它们熔铸在王熙凤复杂组合的典型形象里了。

  他在开卷第一回的“作者自云”里,曾两次谈到他写《红楼梦》的意旨:“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正是在这一创作意旨的光照下,曹雪芹创造了《红楼梦》中如此众多的性格各异、形象鲜明的人物,创造了一个真实完整复杂的王熙凤。

  尽管王熙凤大不同于大观园那些较单纯的贵族少女,作者对她的多样组合的典型性格有着洞察入微的概括和刻画。如前所说,作者在小说的前几回,就用相当的篇幅描绘了甚至歌赞了王熙凤“理家”的精强于练,但却并未因此而减弱对王熙凤作为女管家人的残酷本质的形象的揭露与批判。“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变生不测,凤姐拨醋”,“苦尤娘赚**观园,酸凤姐大闹宁国府”,直至“弄小巧用借剑杀人”,多少所谓泼悍、残暴、阴险、狠毒……由表及里,由形入神,曹雪芹对其“恶行”与“恶德”,都进行了从思想、行为到灵魂的解剖,即使如此,王熙凤的不朽的艺术形象,在人们的恨骂声中仍然有着“不见凤姐想凤姐”的效应。

  鲁迅曾经对《红楼梦》有这样的评价:“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这又是不难解释的,因为王熙凤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组合的“真的人物”的艺术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