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林黛玉诗词鉴赏(3)

时间:2021-08-31

二、红楼梦诗词《螃蟹咏》鉴赏

  螃蟹咏

  作者:曹雪芹

  原文: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注释:

  (1)铁甲长戈:比喻蟹壳蟹脚。宋代陈郁为皇帝拟进蟹批答说:“内则黄中通理,外则戈甲森然。此卿出将入相,文在中而横行之象也。”见《陈随隐漫录》。

  (2)色相:佛家语,指一切有形之物。借用来说蟹煮熟后颜色好看。

  (3)“多肉”句:即“更怜卿八足多肉”。上一联已说螯满、膏香,故这句用“更”字说蟹脚多肉。怜,爱。卿,原本是昵称,这里指蟹。

  (4)“助情”句:意即“谁劝我饮千觞以助情”。觞,酒杯。助情,助吃蟹之兴。

  (5)兹:此。佳品:指蟹。酬:报答。这里是不辜负、不虚度意思。佳节:指重阳。

  (6)桂拂清风:即“清风拂桂”。

  赏析:

  而且,这种情况也不只限于正面人物。第二回贾雨村闲谈之中所发“正”“邪”二气大议论即其例。咏蟹诗也是作者借以寄托自己思想。小说中有一段值得注意话,就是众人评论:“这方是食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思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些!”这里明白地告诉读者,咏蟹诗一是以小寓大——《红楼梦》以儿女之情“假语”,说政治问题“真事”,即是“以小寓大”;二是旨在骂世,借咏蟹诗来巧妙地骂几句世人,很像只是一时“为文造情”,更能起到打掩护作用。其实,它是一首以闲吟景物外衣伪装起来讽刺诗。

三、红楼梦诗词《菱荇鹅儿水》鉴赏

  菱荇鹅儿水

  作者:曹雪芹

  原文: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赏析:

  颔联“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句画出一幅生动画面:鹅儿在长满菱荇池中嬉戏游水,燕子从桑榆林中衔泥飞出,筑巢于屋梁之间。此联仅用名词构成句,而未用动词或形容词,这是中国古典诗歌一种特殊句法。

  第二联“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这做得好不好?你说这两句里面,哪个是主语?哪个是谓语?没有。没有动词、没有用形容词,全是名词放在一起,“菱荇鹅儿水”,这个就是诗歌特殊句法。你可以想像,鹅儿在那里戏水,水上面有菱荇,这些不要讲出来。就用“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也是这样,燕子在树里穿来穿去,把桑树、榆树枝条来做自己窝,回来做自己燕窝,这些你自己去想像吧。它是这样一种句法,这是特别地工整句法。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这句诗可以和“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媲美,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并论,是林黛玉许多佳句之一。

四、红楼梦诗词《访妙玉乞红梅》鉴赏

  访妙玉乞红梅

  作者:曹雪芹

  原文: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注释:

  (1)开樽:动杯,开始喝酒。樽,酒杯。句未裁:未做。裁,裁夺,构思推敲。

  (2)寻春问腊:即乞红梅。以“春”点红,以“腊”点梅。蓬莱,以比出家人妙玉所居栊翠庵。

  (3)大士:指观世音菩萨。佛教宣传以为她净瓶中盛有甘露,可救灾厄。这里以观世音比妙玉。

  (4)孀娥:即嫦娥,比妙玉。槛外,栏杆之外。又与妙玉自称“槛外人”巧合,所以林黛玉说:“凑巧而已。”(据《红楼梦》庚辰本)这句话,在《红楼梦》程高本中改为“小巧而已”,也是不细察原意妄改。

  (5)“入世”二句:这两句是诗歌特殊修辞句法,将栊翠庵比喻为仙境,折梅回“去”称“入世”,“来”到庵里乞梅称“离尘”。梅称“冷香”,所以分“冷”、“香”于两句中。“挑红雪”、“割紫云”都喻折红梅。宋代毛滂《红梅》诗:“深将绛雪点寒枝。”唐代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踏天磨刀割紫云。”紫云,李贺诗原喻紫色石。

  (6)“槎枒”句:意即“谁惜诗人瘦肩槎枒”。槎枒,亦作“楂枒”、“查牙”,形容瘦骨嶙峋样子。这里是说因冷耸肩,写诗者踏雪冒寒往来。苏轼《是日宿水陆寺》诗:“遥想后身穿贾岛,夜寒应耸作诗肩。”

  (7)佛院苔:指栊翠庵青苔。这句是以诗语言说他在归途中尚念念不忘佛院之清幽。诗文中多以“苔”写幽静。

  赏析:

  从人物描绘上说,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都是初出场角色,应该有些渲染。但她们刚到贾府,与众姊妹联句作照理不应喧宾夺主,所以芦雪庵联句除薛宝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众人接着要她们再赋红梅诗,是作者补笔,借此机会对她们身份特点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过诗句来暗示。作者曾借王熙凤眼光介绍邢岫烟虽“家贫命苦”,“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父母一样,却是个极温厚可疼人”(《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她诗中红梅冲寒而放,与春花难辨,虽处冰雪之中而颜色不同寻常,隐约地包含着这些意思。李纹姊妺是李纨寡婶女儿,从诗中泪痕皆血、酸心成灰等语来看,也有不幸遭遇,或是表达丧父之痛。“寄言蜂蝶”莫作轻狂之态,可见其自恃节操,性格上颇有与李纨相似之处,大概是注重儒家“德教”李守中一族中共同环境教养所造成。薛宝琴是“四大家族”里闺秀,豪门千金“奢华”气息比其他人都要浓些。小说中专为她“绝色”有过一段抱红梅、映白雪渲染文字。她诗犹如是在作自画像一样。贾宝玉自称“不会联句”,又怕“韵险”,作限题、限韵诗每每“落第”。他恳求大家说:“让我自己用韵罢,别限韵。”这并非由于他才疏思钝,而是他性格不喜欢那些形式上人为羁缚。为证明这一点,就让他被“罚”再写二首不限韵诗来咏他自己实事。所以,这一次史湘云“鼓”未绝,而贾宝玉诗已成。随心而作诗就有创新,如:“割紫云”之喻借李贺诗句而不师其意,“沾佛院苔”话也未见之于前人作品。诗歌处处流露其性情。“入世”、“离尘”,令人联想到贾宝玉“来历”与归宿。不求“瓶中露”,只乞“槛外梅”,贾宝玉后来出家并非为修炼成佛,而是想逃避现实,“蹈于铁槛之外”。这些,至少在艺术效果上增强全书情节结构精细严密效果。

【红楼梦林黛玉诗词鉴赏】相关文章:

1.红楼梦诗词鉴赏:赞林黛玉

2.《红楼梦》林黛玉诗词鉴赏

3.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4.红楼梦林黛玉的幸福作文

5.红楼梦林黛玉简介

6.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原型

7.红楼梦人物评价林黛玉

8.《红楼梦》人物解读-林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