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红楼梦》的读书笔记7篇(2)

时间:2021-08-31

有关《红楼梦》的读书笔记5

  读了曹雪芹写《红楼梦》后,我有着很深的感慨:贾家是一个富贵之家,有着显赫的权势和富裕的家庭。平时穷奢极欲,家里人戴的都是金的、银的,或者是稀世珍宝,交往的都是权贵之人,根本不把普通人放在眼里,到处招惹是非,我很讨厌他们一家。贾家的主人和奴仆胆大包天,仗着自己家的有权有势,到处欺负人,招惹是非。他们的所作所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书的结局也印证了我的想法,贾家最后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宁、荣两国府被抄,这也是他们罪有应得。好人一生平安,坏人终究会遭到报应。阅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我们要反思我们的所作所为。

  本书的第一个看点就是贾宝玉、黛玉和薛宝钗三人之间的爱情悲剧。一开始是宝玉和黛玉情投意合,后来薛宝钗的到来,使黛玉受到了冷遇,宝钗受到了欢迎,可这也没使他们分开。可贾母非要宝玉和宝钗成亲,黛玉知道后就开始绝食,说宝玉是个狠毒、忘恩负义的人,没过几天就去世了。

  第二个看点就是贾家一开始享受荣华富贵,穷奢极欲,儿孙满堂,每个人都挂着玉,宝玉身上挂得玉最名贵。卧室、书房全都悬挂着名贵的东西,纱窗也是最好的,勺子和筷子都是金的和银的。一家子天天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可后来因为他们太过贪婪,想拥有更多的荣华富贵,结果物极必反,被朝廷抄了家。从此:

  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

  最后的结果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有关《红楼梦》的读书笔记6

  《红楼梦》是古典小说史上的巅峰巨著,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顶峰。这本书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生动描述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淋漓尽致的反映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方方面面,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伟大杰作。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以贾,王,薛,史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传神地塑造了一大批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如多愁善感,情重多心的黛玉,喜欢扎在女孩子堆里,不爱读书的贾宝玉,稳重老练,娴静可爱的薛宝钗,善于算计,媚上欺下的王熙凤。阅读红楼梦对提高我文学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本书中,贾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几代人的命运沉浮,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世态人情,值得我们去反复品味,咀嚼一生。书中栩栩如生的精美插图,让我对书中涉及的相关背景知识还有每篇文章所蕴含的哲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让我亲身体验了那个时代绝美的爱情和深刻的社会现实。

有关《红楼梦》的读书笔记7

  我不知是谁的哀怨,让我的泪水顺着脸颊流下,是谁在用那低低地哀叹,想我诉说着她的悲凉与无奈?

  我不知,雪芹先生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家中败落,是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是在无限的愤恨中写出的吗?他愤什么,又恨什么呢?这些,我都无法体会到。我只知道,他把他那无比优美的文句,一个一个的组合在一起,像阶梯一般,把我的思想引入书中。那画面的凄婉,让我暮然心痛。不知为何痛。是因宝玉与黛玉默默情深却无法在一起而心痛?是为宝钗嫁给一个不爱她的人而痛?还是为那贾府的败落而感到惋惜呢?我自己也无法诉说,只是感到悲哀。

  我不知那最后的结局是否也如雪芹先生心中所想的那般,那么样令人心痛,但我却知道,黛玉她的使命是完成了。她用自己凄凉的泪,用那淡漠的心还完了对一个人的情。那情再深,可也终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

  我们都知道当时的那个时代背景,而当时的雪芹先生,家人早已不再,繁华散尽。他只有用这部长篇小说来描述自己所经历的一切。人世间的情感,人世间的名利,人世间的喜恶,与他所遭遇的差不了多少,都不是由自身所决定的。人往往会因一时迷路把利益看的高于一切,最终背弃真情,成为无情人。

  然而,怀抱美好的愿望以及对逝去的追思,雪芹先生为我们塑造了宝玉这个人物形象。宝玉,作为贾府中的一名核心人物,他的结局似乎并非很差。起码有吃有喝,有遮风避雨的地方,然而对尘世的执念却已断了。他在这世上,有什么还能用心去对待的呢?黛玉早已香消玉殒,归于尘土,他在这世上怕也没有别的所求,不如就此出家,六根清净,与佛相伴。他是为自己悔过,还是为他人求福,我们终不得而知。

  总之,雪芹先生,用他满腹的文采,勾勒出那一个个富有个性特色的人物形象,让他的干净绝美的文字,把我带入他的故事当中,那个似梦非梦,似幻非幻的世界。

  于是,我们都在感叹,感叹着由盛到衰的庞大家族的悲凉。不是为它难过,而是为它感到惋惜。但世事是那般,并非你想多长久就能多长久,正如佛说:一切都要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