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教会你的10个为人处世之道(3)

时间:2021-08-31

  贾宝玉抱诚守真

  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

  点评:人生最难得的是知己,知己贵在交心。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但总有例外。

  尤三姐从一而终

  尤三姐个性泼辣刚烈,不像姐姐尤二姐般任人摆布。她倾心柳湘莲,一直在等他,她说:“终身大事,一生至一死,非同儿戏。这如今要办正事,不是我女孩儿家没羞耻,必得我拣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才跟他。要凭你们拣择,虽是有钱有势的,我心里进不去,白过了这一世了。”

  点评:生而为人,总得有点坚持到底的原则,纵使被滚滚红尘淹没,我也义无反顾。

 

  《红楼梦》中的两个世界

  《红楼梦》里有另外一个世界——大观园。大观园是一个园林,园林本身颇能体现老庄思想。在园林中,它的路故意不做成直的,而是弯的,曲径通幽,它让你觉得园林是休闲和游玩的地方。

  古代人的世界有两个,一个是打开门跟别人见面的客厅部分;另一个是后面花园的部分。花园是比较私密的。如果走进北京的故宫,你会发现,路是笔直的,两边是对称的,这是儒家的伦理。你走进太和殿、保和殿,然后到正大光明殿,它们同样也是在一个水平线与垂直线的布局之下。如果走到园林,你会觉得你的身体忽然变得非常自由,有一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会渴望发现生命里新的可能性。

  《红楼梦》里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儒家的世界,一切的东西都可以规范到非常严格,还有一个世界是园林的世界,可以恢复自我、恢复个性。贾宝玉最怕到前面,他一到前面就要面对爸爸逼着读书、妈妈管教,以及老师上课这些问题。他才十三岁,他最喜欢躲在大观园,在那里他可以无法无天,因为大观园是一个自由的天地。

  在《红楼梦》之前,有一个重要的戏曲文学是《牡丹亭》,其中两出戏叫做“游园”、“惊梦”。讲的是一个女孩子,被爸爸逼着去读书,她觉得很无聊。她知道外面春天来了,她家有一个大花园,那里百花盛放,而她才十六岁,像一朵花在开,她很想去游园。舞台上游园那一段戏就带出她的少女情怀来,她在那边做梦,梦到一个男孩子来找她。我们看到中国古典文学关于少男少女的情爱故事都发生在园林,不是在正厅。因为正厅里面全部是祖宗牌位,你不敢想这种私密的事情。要幽会就在园林,也就是后花园。

  西方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其实有两个“我”,一个是跟别人接触的公开的“我”,还有一个是自己活动空间里那个私密的“我”,这两个“我”合起来才是一个真正的“我”。外面这个“我”很大部分是为了适应人与人的来往,不能完全说他是一个假的“我”,修饰过的部分会比较多;另外一个压抑下去的“我”,在私密的空间里,在贾宝玉的园林世界里的那个“我”,是一个比较真实的“我”。

  贾宝玉在园林当中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男孩,老是跟姐妹们打打闹闹,可是他一出来看到爸爸时,立刻两手垂下来,准备挨骂。这里可以看到贾宝玉的两个世界,或者说所有《红楼梦》的人物都有两个“我”。作者在第一回跟第二回用了甄士隐的“甄“和贾雨村的“贾”这两个姓,已经在讲“真我”和“假我”这件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