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关于爱情的梦(3)

时间:2021-08-31

甄士隐之梦

  《红楼梦》开篇以顽石引出红楼故事,另外还有两个很重要的人物,那就是甄士隐和贾雨村。第一回回目便题作“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通过甄士隐和贾雨村的结缘,甄士隐的出家以及冷子兴向贾雨村演说荣国府,而逐渐引入红楼故事的正题,甄士隐和贾雨村便具有与通灵宝玉或补天顽石所相似的作用,即红楼故事的旁观者。暂不论现今后四十回的作者问题,第一百二十回题作“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以甄士隐和贾雨村为红楼故事作结应符合曹雪芹对小说的总体构想。

  甄士隐、贾雨村的姓氏“甄”、“贾”与贾宝玉、甄宝玉的姓相同,并谐音“真”、“假”决非偶然,由“将真事隐去……故曰‘甄士隐’云云”,以及“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故曰‘贾雨村’云云”,我们可知,他们的名字还有谐音寓意,因而许多研究者认为,甄士隐和贾雨村在书中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

  甄士隐名费,谐音“真事隐”,是住在姑苏城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的一个乡宦,“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曾资助贾雨村赴京赶考。元宵节爱女甄英莲失踪,随后因葫芦庙失火牵连,甄士隐家被“烧成瓦砾场”一般,穷愁潦倒的他便被跛足道人点化出家。不少人认为,甄府败落是贾府因祸牵连而被抄家败落的缩影,甄士隐出家是贾宝玉出家的预演。

  第一回的甄士隐之梦便是在资助贾雨之前,“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时中午看书累了困觉中做的一个梦。梦见一僧一道,听到他们的谈话。僧人向那道人讲述仙界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的一段情缘,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绛珠还泪故事。那僧人正想趁着“这一干风流孽鬼下世”的机会,将蠢物“夹带于中”。甄士隐听得明白,但不知道僧人说的“蠢物”是什么,就上前施礼相问。于是,

  那僧道:“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说着,取出递与士隐。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从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幅对联,道是: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一看,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所梦之事便忘了大半。

  这个梦当然不是甄士隐自己的爱情梦。他是《红楼梦》中旁观者角色的象征性人物,因而由他的梦来展现整部小说中的爱情梦。这个梦是全书爱情故事的高度概括,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第一,《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故事为主线,梦中主要讲述宝黛爱情的来龙去脉和最后归宿。从三生石畔的“木石前盟”结缘开始,到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并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绛珠仙子知道后说:“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于是他们下凡成了贾宝玉和林黛玉。最后,既是造历幻缘,还泪之后还是要回归仙界的。梦中僧人还道出了这还泪爱情故事与古今往来才子佳人偷香窃玉一类的风月故事有很大的不同:

  那道人道:“果是罕闻。实未闻有还泪之说。想来这一段故事,比历来风月事故更加琐碎细腻了。”那僧道:“历来几个风流人物,不过传其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至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总未述记。再者,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想这一干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悉与前人传述不同矣。”

  第二,概括了其他一干人等的爱情故事。有绛珠还泪一案,才“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如今虽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这样的一群“风流冤家”将在大观园中聚结在一起,一同在尘世间“造历幻缘”。这样一群人,“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在人间创造出与“前人传述”的那些风月故事完全不同的动人爱情故事。

  第三,点出青埂峰顽石下凡历程。《红楼梦》开篇是女娲补天所遗一块五色石的故事,在甄士隐梦中,将它与另一神话——还泪故事联系在一起。通灵的五色石化被僧人化为一块可佩可拿的“蠢物”,通过甄士隐眼中看清它的真实面目,“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梦中可知,它将由下凡者“夹带于中”,就是贾宝玉出生时口中的那块“命根子”。顽石下凡成了宝黛爱情及其他“情案”的见证者和记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