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争鸣现状(2)

时间:2021-08-31

  (2) 封建家族衰亡史说

  沈天佑同志在《<红楼梦>和总纲》(《北京大学学报》1980年第l期)一文中不赞成“第四回总纲说”。他分析了《红楼梦》中反映的三种社会矛盾冲突,认为其中“封建叛逆者和封建正统势力之间的斗争,深刻地反映了明末清初存在于意识形态领域内民主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种新旧思想的激烈冲突”。它对促使贾府这个贵族大家庭的衰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红楼梦》思想内容上的重要特色之一就在于它深入地揭示了封建末世开始出现的这种社会冲突。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之一所以深刻,就因为这种冲突在这个悲剧中得到了集中的反映。因此,他认为分析宝黛爱情悲剧,过分地强调黛玉因不出身于四大家族,是不符合作品的实际描写的。宝黛爱情悲剧起决定作用的是宝玉所娶的女子究竟具备什么样的思想品格。对于封建阶级所指引的人生道路抱何什么态度。在这样分析的基础上他归纳《红楼梦》的主题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这一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事件,写出了贾府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封建贵族家庭逐渐衰败的过程,通过这一衰败过程的描写,广泛地暴露了封建末世社会上的种种腐败和罪恶以及存在着的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从而深刻地揭示出封建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文章最后又以思想内容和艺术构思两个方面对第四回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指出:“《红楼梦》所表现出的深刻的反封建主题思想存第四回里并没有获得画龙点睛的反映,因而也就很难把第四回确定为小说的总纲。”

  刘梦溪同志在《论<红楼梦>的思想意义》(《上海师院学报》1981年第4期)一文中说:“《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异常丰富,……反映了孕育它的整整一个历史时代,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并指出《红楼梦》主题的深刻内涵在于:对它所属时代的反映,主要是在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特别是贾家的荣、宁二府的衰败过程中,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性和反动性,显示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我们看到沉滞、虚弱的封建制度已经逐渐走向末日的命运。他认为“把《红楼梦》的主题单纯归结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悲剧的观点,是不符合作品实际的”。“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是作品故事发展的主要线索”,但它“不是孤立的,它和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亡紧紧交织在一起,归根结底揭示的是封建社会末期维护封建势力和反对封建势力的矛盾、冲突和斗争。所以,要理解《红楼梦》的深刻思想意义,还需要从书中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说起”。他不同意“《红楼梦》里没有写四大家族,只写了一个贾府”的说法,他认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是“封建社会末期统治阶级的典型代表”。他通过对“护官符”四句俗谚口碑的分析,指出四大家族“形成一个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三位一体的剥削集团。这个剥削集团就其典型意义来说不仅是康、雍、乾统治时期封建地主阶级的集中代表,其盛衰变化也可以看作是整个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接着,也又以冷子兴“演说”为线索剖析了四大家族的深刻政治和经济危机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的斗争,从而突出了封建家族衰亡史的沦点。文章又在对《红楼梦》反映的社会矛盾作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后指出:“《红楼梦》主要写贾家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但是并没有局限于一个家庭,而是和史、王、薛以及江南甄家联系起来写,揭开了极为广阔的社会面,或者说通过一个家庭的活动反映了整个社会。”

  孙逊同志在《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衰亡史》(《红楼梦研究集刊》第五辑)一文中,详细地论证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衰亡史的提法不始于文革期间的红学帮八股,而有其更早的源头。因而,这个提法跟文革期间喧嚣一时的“阶级斗争、政治斗争主题说”不同,前者是“根据小说本身提供的全部故事情节和艺术形象得出的”,后者是“片面割裂小说内容作为社会史料而附着上去的”。文章的结论是:“我们反对阶级斗争、政治斗争主题说,但也反对倒退到爱情主题说;爱情悲剧决不是《红楼梦》的主题,甚至也不是贯串它情节的主线;贯串它情节的主线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衰亡史,它的主题则是通过衰亡史的艺术描写而表现出来的对于封建社会的揭露,对于反抗者和叛逆者的歌颂,以及对于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的预示。”

  此外,还有李春祥、非僧等同志的文章,亦主此说。葛楚英、杜景华等同志所提出的兴衰主题说,虽论述角度稍异,但其实质,亦属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