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昀的《河中石兽》及其解读(2)

时间:2021-08-31

  《河中石兽》中心思想是: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狮的比重,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狮子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的改变.

  《河中石兽》解读一:

  《河中石兽》一文是纪昀根据一己想象杜撰的寓言故事。纪昀虽在文中批驳“僧”与“讲学家”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但被纪昀认为正确的答案——石逆流上滚——却是不合科学道理的。因为石兽逆流滚动,水流是阻力,其动力肯定不会来自流水,而只能来自重力。文中正是认为水在石兽前冲出一个沙坑——“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然后石兽在重力作用下滚入沙坑,向上游前进一点。本文至此的推想是合理的,但之后“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则是不正确的。

  因为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滚动有一个规律:不论其形状是否规则,因重力而滚动的物体的重心必然降低。这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滚动是由重力引发的,而不是别的情况,比如一个快速滚动的皮球可以冲上一定高度的斜坡,其重心升高,但那是由于惯性而非重力;二、物体降低的是重心,而并不是说物体的各个部分都要降低,假设文中的石兽有长长的角且落水时平躺指向下游方向,那么在一次滚动之后,石兽有可能站立在沙坑之中而长角由水平变为指向上方,则石兽的一个部分——长角的高度就升高了,但石兽的重心位置一定是降低了。换个说法来解释:流水在石兽的身下不断冲激出沙坑,相当于在为石兽挖一条向下滚动的坡道,石兽就是在那个断断续续向前“施工”“延伸”的下行坡道上不断向西(假设那道河是自西向东流)滚动。

  这一点结论很重要:石兽可以滚动,但在滚动过程中其重心要降低。那么滚动一次要降低多少呢?文中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也就是说,当石兽上游方向出现的沙坑深度达到石兽(高度)的一半时,石兽会在重力作用下滚进沙坑中。此时,不考虑石兽不规则形状的影响,石兽滚动一次后其重心降低下了石兽高度的一半,也就是半埋在沙中;滚动两三次,石兽就几乎完全低于河床的平面了,纵然不被泥沙掩埋,其身体也已不是正对着上游来水的冲击,又如何掏沙成坑?滚动十来次(假设能滚那么多次),石兽应已低于河床数米,那将是多么大的一个坑!那么石兽滚至“数里之外”将是多么恐怖的情形:一个落水的石兽阻挡流水冲击掏沙成坑不断向上游滚动,在河床底掏出一个长数里、深数里的大坑!若真能那样,疏浚河道只需向河中扔一堆大石球就可以了!

  所以,石兽最多只能滚动三四次,不可能在河底滚动数里之远,除非那个石兽本身的尺寸就有“数里”高!纪昀此文有着重要的警示意义:他在文中批驳别人“臆断”、“知其一不知其二”,但他本身就是将臆想的荒唐事例当作精妙的真理,文里文外,何其讽刺!这也告诫广大读者,今后不论是为文还是做事都不可臆造论据,否则只会招人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