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柳子厚墓志铭》阅读训练及赏析(2)

时间:2021-08-31

  阅读题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 能:凭能力

  B.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坐:因他人获罪而受牵连

  C.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 穷:穷尽

  D.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肆:放任,纵情

  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虽少年,已自成人 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A. B.

  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 免而归者且千人

  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以彼易此,孰得孰失

  C. D.

  一旦临小利,仅如毛发比 其俗以男女质钱

  8.下列语句括号中补出的词语,与文意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于)江南

  B. 斥时(若)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

  C. 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故)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D. 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亦)悉有法度可观。

  9.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柳宗元才华横溢,温文尔雅,急公好义,古道热肠。

  B. 柳宗元半生困窘,然而艰难的生活成就了他的文学辉煌。

  C. 作者在有限的篇幅中,不惜笔墨针砭时弊,是为了突出柳宗元的高尚。

  D. 本文开头写柳氏祖先,结尾写其亲友,是为了强化主旨,绝非闲笔。

  10.用斜线( / )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今有三人行贾渡江失舟所载俱没二人者哭货亡竟倚岸毁瘠而死一人掉头不顾去复积蓄数岁货既俱乃贾于四方遂赢利十倍称大贾焉。

  (取材于《 古今名喻》)

  赏析

  此文是韩愈于元和十五年(820),在袁州任刺史时所作。韩愈和柳宗元同是唐代古文运动中桴鼓相应的领袖。私交甚深,友情笃厚。柳宗元卒于元和十四年,韩愈写过不少哀悼和纪念文字,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综括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交友、文章,着重论述其治柳政绩和文学风义。韩愈赞扬宗元的政治才能,称颂其勇于为人,急朋友之难的美德和刻苦自励的精神。对他长期迁谪的坎坷遭遇,满掬同情之泪。然而对于宗元早年参加王叔文集团,企图改革政治的行为,却极为之讳,措词隐约,表现了作者的保守思想。文中,韩愈肯定了柳宗元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并揭示出柳文愤世嫉俗之情及其现实意义。全文写得酣姿淋漓,顿挫盘郁,乃韩愈至性至情之所发。

  墓志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刻石纳入墓内或墓旁,表示对死者的纪念,以便后人稽考。文章通常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序文,叙述死者的姓氏、爵里、世系和生平事迹;后一部分是铭文,缀以韵语,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颂赞。这一篇墓志铭的铭文极短,是一种变格。

  从全文中可看出两个比较含蓄之处:其一是暗示做人与做文的关系。其二是做人与做官的关系。合二为一,也就是要以人品为本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对于这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儒文化中的核心问题,韩愈的态度是相当客观的,他特别敬重柳宗元的为人,所以本文也就一直围绕着“人的品质”这个关键问题演进、发展,尽管自然段落较多,但上述中心思想却是脉络清晰,贯彻始终的。

  此文之所以脍炙人口,千载流传而不衰,就是因为作者在文章里浸透和倾注了丰沛的情感。由此,愤激之笔频出,不平之鸣屡见,行文之中自然而然地打破了传统碑志文的形式,形成了夹叙夹议、议论横生、深沉蕴藉、诚挚委婉的特殊风格韵味。这一特点即便在最后一段铭文之处,也是非常明显的。铭文自古用四言韵文连缀而成,大都用来概括前面所述之事。可是韩愈却有意识地只写了三句有韵角却失体例的奇句单行,便就此搁笔。这难道仅仅是出于改革文体的考虑吗?如果后人能够理解到柳宗元对孱弱幼子的眷恋之心,那么韩愈这三句铭辞,也就是对死者最恰如其分,也最能使死者安息的话了。

  作为文体之一的墓志铭自有其体例,例如前需追述墓主先代,后需交代身后安厝及子女情况,这都是为名人写墓志时不可省的笔墨。在写此类文章时,能积极利用体例,又不完全受它的限制方为上策。此文先述子厚先世,重在表现其刚直的节操风骨。后写裴行立、卢遵二人对子厚后事安排和家属抚恤的尽心尽力,表现他们生死不变的友情,这些都可与墓主风概相映照,而使全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沈德潜评语说:“噫郁苍凉,墓志中千秋绝唱!”对此文概括得颇为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