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世俗社会的捍卫者——韩愈

时间:2021-08-31

  引导语:说到韩愈,几乎无人不知: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坛领袖,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解答一下唐代世俗社会的捍卫者——韩愈。

唐代世俗社会的捍卫者——韩愈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被苏轼评价为“文起八代之衰”。岂不知,作为一个官员,韩愈有感于当时社会信教风气之乱,成为一名世俗社会的坚定捍卫者,并因此写下了著名的《原道》《论佛骨表》。下面我们一起听听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讲《唐宋八大家之韩愈》的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吕玉华,请她讲讲韩愈是如何成为一名“豪杰斗士”的。

  三教并大,唐朝世俗社会受挤压

  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韩愈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这时的唐朝是一个空前绝后的时代,不仅是因为其武力、经济、文化都极其强大,而且对于外来的思想非常包容,具有充分的文化自信。更有特点的是,唐朝社会的意识形态是儒佛道三教并大。“唐朝皇帝姓李,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皇帝就把道教的始祖李耳认成其祖先,于是也一起抬高了道教的地位。”吕玉华说。

  作为一个本土宗教,在唐以前,道教的发展比较缓慢。进入唐朝之后,随着皇帝的提倡以及吸收外来宗教的影响,道教的理论和炼丹术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在唐朝社会的上层圈子中,流行服食各种丹药,人们相信这些由道士炼的丹药可以延年益寿,但事实上,很多帝王就是直接或者间接死于长期服用丹药造成的中毒状况。例如韩愈《论佛骨表》所规劝的唐宪宗,就是因为长期服用道士进献的丹药而中毒造成的性情暴躁易怒,经常斥责或诛杀左右宦官。最终,宦官联合起来杀掉了唐宪宗。

  而佛教虽然是外来宗教,但是在中国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发展后,开始逐渐中国化。到了唐朝,在吸收了儒家、道教的义理后,中国佛教形成了。

  相比较之下,儒家在唐朝时一直是个相对陪衬的角色。

  整个唐朝社会趋向宗教化,势必会对世俗社会造成挤压,在思想上造成偏颇。作为世俗社会的代表,儒家的韩愈站了出来,著文立说,提倡儒家的、世俗的义理,于是就有了《原道》《论佛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