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韩愈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1-08-31

  摘 要:韩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一直广为后人所传颂。本文从教学方面,以及《马说》、《师说》等一系列作品中论述韩愈关于对教师问题的见解和他关于教育与教学的思想, 并阐明了它们对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韩愈;教育思想;教师问题; 教学的方法与教育

  韩愈(公元768- 824年)字退之, 河南南阳(今河南盂县)人, 人称昌黎先生, 著作有《韩昌黎集》。他的教育思想和作品一直为后人所传颂和发扬,对我国当今的教育也是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和很好的现实意义。

一、韩愈教学方面的思想对现代教育启示

  努力勤学的启示。他说:“读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并把自己的经验概括为“业精于勤荒于嬉”。在当今的社会许多人浮躁,许多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靠着父辈就可以谋得好职业或轻松获得巨额财富,如果此种人只是游手好闲,最终他得到的那些不会巩固。随着网络的发达,有些中学生,整日沉迷于虚拟的网络;有些大学生在经过了高考的压抑后来到大学,整日逃课,学无所成。“书山有路勤为径”,每个有些作为的人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勤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厚积才能薄发。匡衡凿壁偷光,莎士比亚终生手不释卷,古今中外这些勤学的例子数不胜数。一个人的成功,先天的智力因素固然是要有, 然而后天的努力更是必不可少的。每个有些作为的人无不是勤勤恳恳, 坚持不懈,勤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厚积才能薄发。

 二、《马说》的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马说》是关于人才选拔的文章,站在教育的角度去阅读,这篇短文对教育也有着很好的启示。作者认为每个时代都有人才,关键的问题在于教育者善于识别和培养,教育者应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才能,这应成为教育的原则。

  “策之”“以其道”。我们的教育教学也是一种“策之”的活动。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有不同的认识规律和习惯。但我们的“策”是不是都千篇一律,有没有针对不同的“马”,取其不同的“道”进行因材施教呢?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老师需要了解不同的学生去用相应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学生;“食之”“尽其才”。不同的马由于能量消耗不同,食量消耗也不同,千里马“一食或进粟一石”。在教育中我们会发现,不同的学生其学习能力也是不同的,在相同的时间内接受的新知识、完成的作业量也是有质和量的差别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面对这种差异,“食之尽其才”,不求多也不克扣,让他们在各自的平台上实现他们最大的发展;“鸣之”“通其意”。因为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鸣”的方法,他们会通过他们的鸣来显露他们的个性特点:有的个性率真,有的沉默寡言,有的藏在眼睛里,有的表现在怪异的动作上,有的甚至通过奇装异服来达到自己的“鸣”。对于不同的鸣的方式,作为老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善于读懂学生的心声,为“策之其道”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