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哆啦A梦励志人物故事(4)

时间:2021-08-31

  当初,周丹旦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张浩的机器人兴趣小组,而今天,他在工作之余,仍会坚持在每周四参加深圳DIY社团组织的创客空间的活动。

  “这样的人有很多。”周丹旦向本刊记者展示了手机屏幕上的一个监控画面。

  这画面每隔几秒钟刷新一次,显示着创客空间里的最新动向:租来的厂房略显凌乱,堆着各种机器和杂物,人头攒动。

  如此浓厚的创客氛围令张浩觉得,可以在深圳继续完成他的哆啦A梦。他选择落脚创业。

  张浩似乎是个最接近定义的标准创客——为了兴趣而做东西,不考虑短期盈利——除非遇到生存问题。去美国混Noisebridge时,张浩靠之前的积蓄维持生活,接近弹尽粮绝时,恰好遇到了Puzzlebox。一切仿佛自有安排。

  而今,已经荣升为老板的张浩仍过着简单的生活:住在公司同一个小区的另一套民居中,以便日夜赶工;公司的一个角落有一箱浙江老家的特产小吃,随时补充能量。

  目前的3D视觉伺服项目,被张浩自嘲为“对现实的妥协”。“我们需要有项目盈利来维持以后的研究。”

  “这个项目的合作方是做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的。我只是在网上看到了他们销售的机器人,随便问问,其实我买不起。但是对方对我为什么需要它很好奇,聊起来之后就碰撞出这个项目。”——又是一次无心插柳的奇遇。

  不久,合作方送来了那台价值20万元的工业机器人,这对张浩来说是雪中送炭。“有了它,我们的研究可以上一个新台阶了。”

  让张浩欣慰的是,无论再怎么对现实“妥协”,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没有偏离哆啦A梦,总归是越走越近。

  “其实现在有许多机器人,会下棋的,会打球的,但只能执行某一项任务,因为他只装了一个程序。我要做的机器人,它需要能够做非常多的事情,那就意味着可能需要一万个程序。”张浩边啃肉松饼边不厌其烦地向本刊记者做着科普。  事情当然不会像听上去这么简单。但是,尽管曲曲折折,张浩却不会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