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演技派的修炼指南励志人物故事(2)

时间:2021-08-31

  疯狂的老戏骨

  很多获得赞誉的老戏骨,在准备角色时都有疯狂的一面。

  安东尼·霍普金斯是位神一般的老戏骨,他在《沉默的羔羊》中塑造的吃人博士汉尼拔·莱克特堪称经典。为了进入状态,霍普金斯阅读了大量关于连环杀手的卷宗,他甚至去监狱里和这些杀手交谈,参加连环杀手的法庭庭审。为演活莱克特博士,他还用大量时间练习不眨眼睛。在电影《拯救毕加索》中饰演毕加索时,他为尽量贴近人物而按照毕加索的食谱饮食。饰演尼克松时,他将尼克松的所有讲话稿反复看了几遍,还特意拜访了认识尼克松的人。

  另一位“不疯魔不成活”的演技派是罗伯特·德尼罗。为出演《出租车司机》,他真的考取了出租车司机执照,并12小时倒班在纽约接送乘客。在电影《愤怒的公牛》中,德尼罗扮演确有其人的拳击手杰克·拉莫塔。为了把几乎将人打死的镜头拍得逼真,他每天都进行艰苦的训练,有时和拉莫塔本人一起练习。德尼罗练得太投入,甚至打断了专业拳击手拉莫塔的肋骨。这部电影的拍摄曾中断了4个月,德尼罗利用这段时间让自己变得更老更胖,以便接近拉莫塔老年的形象。为了迅速增肥,他不停地吃垃圾食品、肉和意大利面,终于迅速增重27公斤。

  还有阿尔·帕西诺,他在《冲突》中饰演纽约警察,因为入戏太深出不来,在拍摄结束后还跑去截停了一辆排污超标的车,还险些开出一张罚单。

  增重、减肥、学本领

  对演员来说,为适应角色而改变体型是常见之事。因为《蝙蝠侠》和《金陵十三钗》而被中国观众熟悉的克里斯蒂安·贝尔,就有顽强的为角色牺牲的精神。饰演《机械师》中深受失眠折磨的男主角时,他用两周时间迅速减重25公斤,瘦得脱了形。最初他每天只吃少量的金枪鱼罐头和苹果,后来干脆就绝食了。

  汤姆·汉克斯也曾为塑造不同的角色,在一年中几次改变体型。为了传神地刻画《费城故事》中的艾滋病患者,他刻苦减肥,瘦了近14公斤。而出演《荒岛余生》时,他先是增肥23公斤,以便在影片前半段里看起来像个中年男人,之后又在暂停拍摄期间减了一年肥,以消瘦的外形出现在电影的后半段里。

  对体重更加敏感的女演员,为角色牺牲起来也毫不含糊。蕾妮·齐薇格为出演《BJ单身日记》中的胖妞,一度增重9公斤。之后刚恢复体重一年多,又再次为出演续集而增肥。

  除了改变体型,很多演员还为获得角色而勤学苦练各种技能。比如齐薇格就为了《芝加哥》中的角色接受了10个月的歌舞训练。麦当娜为获得《艾薇塔》的角色练习声乐不下一年,正是这份勤奋打动了导演,她才成为屏幕上的贝隆夫人。  练习声乐虽然艰苦,不过与从零开始学习肖邦奏鸣曲相比,就不算什么了。

  波兰斯基导演的电影《钢琴家》,是根据波兰裔犹太钢琴家维拉德斯娄·斯普尔曼的回忆录改编而成的,艾德里安·布洛迪扮演从屠杀中幸存下来的男主角斯普尔曼。波兰斯基希望影片尽量真实,因此,所有布洛迪弹琴的镜头都没有用替身。每天,布洛迪要在拍摄间隙练习4小时钢琴,最终学会了肖邦的奏鸣曲。

  为了体会斯普尔曼失去亲人和家园的痛苦,布洛迪卖掉了他的保时捷汽车和宽敞的公寓,停止使用电话,带着两个背包只身前往欧洲。6个星期后,他瘦了13公斤。“我从没体会过伴随饥饿的那种空虚,如果不亲身体验,这种感觉我是演不出来的。”布洛迪说。因为这份敬业精神,时年29岁的他,成了当时最年轻的奥斯卡最佳男主角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