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翅的美蝴蝶的励志人物故事

时间:2021-08-31

  1982年出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刘岩。身高170厘米,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爷爷奶奶给她起名为“岩”。就是希望自己的孙女能像高山和石块一样坚挺、屹立不倒。刘岩3岁起学美术,后又学小提琴,走上舞蹈之路,可谓是机缘巧合。

  刘岩的父亲是呼和浩特的法官,母亲则是当地的医生,与文艺没有任何联系。在刘岩9岁的时候,她看到电视中的舞者穿着透明的纱织衣服、化着精美的妆,和着悠扬的音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向观众诉说着舞蹈背后的情感和故事。一个下腰。再加上一个回转,多么优美的身段啊!纤纤玉指相互交错着。好似柔美的孔雀翩翩起舞,这些未曾所见的场面深深地吸引住了小刘岩。电视中的舞者引发了小刘岩最初的、最炙热的,也是最本能的对舞蹈的爱。母亲送她到内蒙古歌舞团跟着白莹老师学习舞蹈。不久,白老师就发现了刘岩身上的灵气,于是建议她的母亲:“刘岩条件不错。不去北京舞蹈学院进行专业学习,就浪费了这块好坯子。”北京——可不是个随便去的地方啊,那里人才济济,而且又没有什么熟人。不知道会碰到什么问题。更何况小娃儿能适应吗?正当父亲犹豫不决时。小刘岩央求着说:“如果考不上,就当带我到北京玩一次,我就考一次,考不上就不考了……”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经过了激烈的入学考试和漫长的等待后,小刘岩终于在9月份盼来了入学通知书。

  到了北京舞蹈学院才知道,刘岩的技术水平简直是“小学生”级别。刘岩回忆说:“每天早上是专业课,下午是文化课,我没学会就自个跑练功房里练。学校没有空调,我一个人翻了一个半小时还是没会,小时候就是这么笨。我记得四年级下学期的时候,一次在训练中,我仔细观察别人怎么做,然后就有个笼统的概念,等到自己做的时候,从模仿别人开始,慢慢地就能掌握头、重心和速度了,也慢慢地从7个、8个上升到16个。”

  凭着这股倔劲和拼劲,附中毕业的时候,刘岩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舞蹈学院的中国古典舞系。在这里她碰到了日后对她有很大影响的排舞老师张云峰。大三时,学校让刘岩参加“荷花杯”舞蹈比赛,同时安排张云峰为编舞老师,舞蹈名为《胭脂扣》,改编自李碧华的小说。赛前6个月张老师就开始猛练她的舞功,比她更早到练功房。张老师有很高的要求:“再快点,速度再快点!”被老师批评眼神、表情不够传神不能表达出人物形象时,刘岩就回宿舍再读李碧华的《胭脂扣》,并且再看同名的香港电影。反反复复,一次又一次,深刻领会人物心理,试着用自己的肢体和表情表达出文中那个烟花女子的一凝一笑,流离眼神和“共赴生死”的激烈情感。最终她做到了。在6分钟的表演时间里,她表现出了浓缩的悲伤和高难度的舞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