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夫妇的感人爱情故事(2)

时间:2021-08-31

  蒋英曾是钱家的干女儿

  蒋英的父亲蒋百里与钱学森之父钱均夫,早年都就读于浙江杭州求是书院(现浙江大学前身),18岁那年,两人又以文字互契而结为好友,分别于1901年和1902年留学日本数年,一个学军事,一个学教育,回国后均居北京。因此,蒋、钱两家关系甚密,几乎无话不谈。

  只有一个独生子的钱均夫提出要蒋家三女儿、5岁的蒋英到钱家做闺女,蒋家慷慨地答应了。蒋英从蒋家过继到钱家是非常正式的,蒋钱两家宴请了亲朋好友,蒋英的名字也改为钱学英。办了几桌酒席,然后蒋英便和从小带她的奶妈一起住到了钱家。在蒋钱两家的一次聚会中,钱学森和蒋英当着他们的父母,唱起了《燕双飞》,唱得那样自然、和谐,四位大人都高兴地笑了。

  上天眷顾有情人。儿时的钱学森和蒋英一点儿也没想到,当时的一曲《燕双飞》,竟然成为他们日后结为伉俪、比翼双飞的预言。

  但不久,蒋英父母舍不得,又要了回去,钱家提“条件”———“现在是我干女儿,将来得给我当儿媳妇。”晚年的蒋英回忆起那段经历时说:“过了一段时间,我爸爸妈妈醒悟过来了,更加舍不得我,跟钱家说想把老三要回来。再说,我自己在他们家也觉得闷,我们家多热闹哇!钱学森妈妈答应放我回去,但得做个交易:你们这个老三,长大了,是我干女儿,将来得给我当儿媳妇。后来我管钱学森父母叫干爹干妈,管钱学森叫干哥。我读中学时,他来看我,跟同学介绍,是我干哥,我还觉得挺别扭。那时我已是大姑娘了,记得给他弹过琴。后来他去美国,我去德国,来往就断了。”

  蒋英颇有音乐天赋,1935年随父到欧洲考察,1937年考进柏林音乐大学声乐系。钱学森1935年赴美留学,和导师冯·卡门共同开创了举世瞩目的“卡门———钱学森公式”,从此钱学森的名字传遍世界。

  留学期间,钱学森曾说过这样最富个性色彩的话:“我中国跟你美国不能比,但是我钱学森这个中国人论单个、人比人,就要跟你们比赛。”“单比”的结果是他的导师、世界闻名的工程力学和航空技术的权威冯·卡门“服了”,他曾对行将回国的钱先生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直到今天加州理工学院的中国留学生,还把钱学森先生的这句掷地有声的“名言”奉为经典。

  两颗心终于共振了

  天各一方的钱学森和蒋英,一个在美国苦攻航空机械理论,一个在欧洲畅游于声乐艺术的海洋之中,10多个年头里,彼此几乎没有任何来往。

  然而,当蒋百里赴美国考察把蒋英在欧洲的留影拿给钱学森看时,照片上那动人的微笑和儿时就依稀可见的美丽,在钱学森的心里掀起了微澜。

  1947年,钱学森和蒋英不约而同回到祖国。这年的旧历七月初七,是钱学森刻意选择的良辰吉日。钱学森终于下定决心,向蒋英求婚。

  钱学森来到蒋家,走到蒋英面前恳切地说:“英妹,12年了,我们天各一方,只身在异国他乡,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我们多么需要在一起,互相提携,互相安慰!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还要相逢,我们却一别12年,太残酷了。这次我回来,就是想带你一块儿到美国去,你答应吗?”

  长久的分离,并没有疏远了两颗相爱的心灵,相反,更加重了他们之间的思念。他们都在无言地等待着对方。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