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我只吃第二只螃蟹励志人物故事

时间:2021-08-31

  他像大多数香港人一样,非常勤奋:担任多档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两所大学任教,平均年出书三本,全年演讲150场……这一切都使得他成为内地人最熟悉的香港人之一。他是梁文道,华语媒体把他当作公共知识分子代表,身兼数职的他成为务实型财富人物。

干活:跳一跳,能摘到

  最忙的时候,梁文道同时在凤凰卫视做四档节目:《铿锵三人行》、《开卷八分钟》、《走向2010》和《时事直通车》;最高记录时,观众会在凤凰卫视一天看到他八次。他常常跟台长刘长乐开玩笑:“你们这么折磨我,还不如直接把一个台交给我,叫凤凰卫视文道台,我一个人来做算了。”

  梁文道生于香港,很小就随父母去了台湾。小时候,他常常和别的小朋友去苹果园摘苹果。修剪过的苹果树不太高,但对于他们来说,要想摘到树上又大又红的苹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大多数小朋友会抡起竹竿击落树枝上的果实,砸落在地的苹果往往被摔得破烂,汁水外溅。梁文道却很聪明,他先在园子里找一棵并不高的果树,然后奋力往上跳,同时伸直手臂,争取跳跃到最高处时采摘到苹果。虽然他并不是每次跳跃都能摘到苹果,但只要是摘到手的苹果绝对是完好无损的。

  童年的趣事,让梁文道在成长与赚钱的过程中深受启发。梁文道最早在香港大学做讲师,一周只上几节课,大多数时间不用坐班,相当悠闲,惟一的缺点就是钱不多。那时候,家人都在台湾农村,大部分薪水得用来补贴家用。因此,梁文道在香港过得并不舒坦,住学校提供的教工宿舍,吃学生食堂。

  梁文道意识到了钱的重要性,但他想想自己除了读过很多书,会教书外,似乎没有别的赚钱门道。闲适的生活有点儿像摘没有高度的苹果,太简单了,不费什么工夫。于是,梁文道开始做有难度的事,起初是写书。第一本书拖拖沓沓写了大半年,写好后他非常不满意,拿到出版社也没有人愿意要。梁文道觉得写书就像摘高大果树上的苹果,自己还不够高,还没有能力摘下来,而在香港大学的工作,又像高个摘矮树上的苹果,太轻而易举。他认为,真正能发掘的赚钱之道,应该是那种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实。

  于是,梁文道退而求其次,开始给报刊投稿。刚开始有点难,因为没有名气,不会找选题,千字文发到编辑那里,总是改了又改,很多时候都要按照编辑布置的选题重新再写。渐渐地,他的稿子越写越好,约稿的媒体也越来越多,稿费随之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