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骏我用17年时间演绎悬疑励志人物故事

时间:2021-08-31

  他从22岁时开始发表小说,至今已出版作品30余部,总销量突破1400万册,连续十几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多次登上福布斯作家富豪榜,被称为中国悬疑小说第一人。他就是蔡骏。

触电

  和网友打赌,制造出写作“病毒”

  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的蔡骏有很多天马行空的职业设想——梦想成为考古学家,也想成为国家地理绘图员,结果一个都没成真。在青春期的灰暗几年,他把自己关在图书馆里。大量的阅读让他慢慢发觉,汉语是地球上最美的语言,誓要以汉语写出世界上最好的小说。

  2000年,22岁的蔡骏开始在“榕树下”站写短中篇,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结果却反响平平。就在2000年年底,一个改变蔡骏命运的人出现了。平安夜,蔡骏在第二届“榕树下”网络文学大奖赛颁奖典礼上,遇到了同为网络写手的“23”。

  关于今后的写作方向,“23”建议蔡骏写一些可读性更强的作品。“我忽然想到《午夜凶铃》系列,觉得自己可以写出那样的作品。”当即蔡骏和她打赌,说自己一定会写好这个类型。

  当时国内没人写悬疑,蔡骏对于悬疑是什么、怎样写,完全没有章法,只凭借那晚打赌的冲劲、阅读《午夜凶铃》时那种脊背发凉的记忆,把自己最想用的素材写成了故事。2001年春天,《病毒》横空出世,成为中文互联网上的第一部悬疑长篇小说。

  《病毒》让蔡骏发掘了写悬疑小说的灵感和信心。他做到了赌约中的要求,此后更像病毒般一发不可收,用一年两本的速度奋力笔耕。

  蔡骏用一个例子,介绍自己是怎样发散思考的。“有一天我坐公交车,车上人很多很挤,可是有一个座位一直空着。空座的边上坐着一个女人,穿着一件白衣服,可是没有人靠近她。我凑近了才发现,她的衣服上有一块红色的污迹,我顿时就想到了血。这时刚好后面有个空位我就过去坐下,等想起她再看时已经过了几站,她已经下车了。事情就是这样简单,没有大起大伏,但我就根据这个经历写了一篇小说。”在这篇故事里,主人公看到白衣女子之后就坐在了她身旁,两个陌生人搭讪认识了。主人公后来就跟着女子下了车,后面的情节也就由此展开。蔡骏想了想说,他当时看到的污迹实际上可能只是番茄酱,但是发散思维的敏感性已经足以让他展开联想。

  “作家需要天分,也需要练习。小说是一种探讨可能性的艺术,同样的事情,向左走、向右走,结果就会不一样。在我眼里,如果向左是平庸,那么向右就是悬疑。”

  这时的蔡骏对悬疑的理解已经加深了一层,悬疑不仅是一种寒噤彻骨的感受,而且是生活现实的另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