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捐成穷人的富豪的励志故事(2)

时间:2021-08-31

  没有私家车的富翁

  美国富翁比尔·盖茨将数百亿美元的财产捐给自己名下的慈善基金会,从事慈善事业,全球媒体为之震惊高呼。相比而言,田家炳基金会的名声似乎没有那么响亮,但这家纯公益性的机构,却如春风化雨,不断把资金投入到以教育为核心的慈善事业中。

  1982年,田家炳捐出价值10多亿元的4栋工业大厦,成立了纯公益性质的慈善机构——田家炳基金会,将每年几千万元的租金收入用于慈善捐助,这笔捐赠相当于他当时财产的80%。1984年,他将化工厂交给几个儿子经营,规定每年至少捐出工厂利润的10%用于公益。

  慈善如和风,默默积攒善念。到今天为止,田家炳基金会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19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并捐建了1700余间乡村学校图书室。全国34个省市区,都有田家炳学院或田家炳中学。

  田家炳认为,想要办好教育,必须首先培训教育英才的教师,因而他把师范教育作为支持教育的重点,他大规模捐建各省市区师范大学,设立田家炳教育书院和田家炳中学。至今,放眼中国大陆,几乎每所师范大学,都有以田家炳命名的教育书院。

  田家炳几十年捐助教育事业,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为了教育事业,他“卖屋助学”“贷款捐校”,书写了中国教育史上的慈善奇迹。

  比尔·盖茨捐出巨额财富,并不影响自己高品质的生活,而田家炳则厉行节俭,他动辄捐赠数百万、数千万善款,自己在香港却过着堪称清贫的生活。

  他是一个没有私家车的富翁,经常乘坐地铁、走路上下班;他没有高档的生活享受,一双鞋穿了10年,袜子补了又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每月的生活开支仅3000元。

  巨商富贾从事慈善事业,大多秉持“行有余力”的原则,而在田家炳这里,则有另一套行事原则。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田家炳的企业和田家炳基金会的收入受到影响,以至于出现捐款承诺难以兑现的问题。为让捐款计划顺利实施,83岁高龄的田家炳竟然将自己居住了38年、金融风暴前估值过亿港元的别墅,以5600万港元的低价卖掉,然后把全部的款项捐给了内地的几十所学校。他自己则带着太太,租用了面积很小、但打开窗户可以看到之前自己的别墅的一间公寓作为新家。

  在接受采访时,田家炳解释自己的举动:“那时经济情况比较糟糕,但我已答应要给一些机构捐款,人家做了计划,所以我决定卖掉房屋。总觉得自己住这么大房子是浪费,而卖掉的钱,可以资助20多所中学,我觉得这样更有价值和意义。”

  更有甚者,他还贷款捐赠。2003年,为了帮助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从政府争取到更多配套资金,在捐出自己承诺的款项后又一时拿不出更多现金的情况下,田家炳贷款600多万港币捐给了多所大学,这也成为香港公益事业中绝无仅有的美谈。

  积锱铢之善,能拥有惊人的成就。罗永浩曾有一段话流传颇广:“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注定要改变世界。就看是把这个世界变得美好了一点儿,还是恶心了一点儿。”田家炳先生的一生,正是在立志行善中一点点改变世界,他常说:“每个人都做一点小好事,最后就会变成一件大好事,这个社会就会变好。每一个人都做一点小坏事,最后就会变成一件大坏事,这个社会就会变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