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励志故事(3)

时间:2021-08-31

理想终于照进现实

  如果说第一次考研复习的心态是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第二次是重整旗鼓后的踏实谨慎、志在必得,那么第三次备考时我不敢再有美好的想法,心中死一样的寂静,只想拼死一搏。

  开始复习时,恰逢石家庄夏天的高温,自习室里没有空调,电扇吹的全是热风。经常是学着学着,自习室只剩自己一个人了。那时,我每天想的就是多做题、多看书,按时完成计划,不敢有丝毫懈怠。白天一丝不苟的学习,夜里也不得清静,我经常会在梦中惊醒,梦见自己又在考场答题,又答得一塌糊涂……幸运的是,我遇到了大学朋友小赵,他也辞职回来重考,而且专业课也考经济学。大半年时间,我们相互学习、共同拼搏,受益匪浅。

  两年的磨练,我早已习惯了单调的备考过程:没有周末,几乎每天都是不变的重复。以后,由于自我加压,任务变得更重:各科的真题一遍一遍地演练总结,专业课更是不敢有放松,一直看书做总结笔记;当然辅导班也想过,咨询过跨考教育的老师,他们都很热心的帮我解答了不少疑惑,尽管因为囊中羞涩我最后还是没有报他们的辅导班,在此对跨考的老师们表示深切的敬意。11月,英语和数学陆续开始做模拟题,专业课和政治仍是看书并做总结笔记;12月,仍继续做模拟题。( )当时我与小赵友相约每隔几天就按规定的考试时间来一次模拟,上午数学,下午英语,其他时间抓紧复习政治和专业课。结果每次晚上他去自习室找我的时候都发现我还在做数学,很是吃惊。记得当时小赵略带调侃的说:“你是不是数学想考满分啊?数学做的题太多了!”他哪里知道,前两次数学那奇少无比的分数让我经受了怎样的痛苦和煎熬。

  就这样坚持到1月,我已经把数学一、数学二和数学三从1993年2009年的真题反复做了两三遍,模拟题也做了15套左右;英语历年真题一直反复看,单词仍然在复习巩固,模拟题也做了15套;专业课经济学也做了厚厚的几本笔记,基本完成了最后的冲刺总结与练习;政治红宝书和真题也看了几遍,并研究了答题套路。尽管如此,考试的那两天我很不顺利,身心备受煎熬。答完英语,信心被削去一半;考完数学,心中顿时感觉大势已去;下午的专业课,由于题量增大,题目难度增加,更是硬着头皮狂写三个小时还没完全答完。最让人苦笑的是,自己考了三年,这次居然拆封错了英语和数学两门科目的试题袋。

  考完后,我懊恼地奔回宿舍,一个人躲在墙角发呆,我不敢想象失败的结果。我不懂自己呆了多久,只感觉外面漆黑一片,忽然手机响了起来,黑暗中接通电话,“哥们,你电话终于开机,不是相约一起庆祝,这么久还不见你,你没事吧?”原来是小赵给我电话,我很想对他说没事,但是眼泪不争气地掉了下来,手机也随着眼泪掉落在地。我没有去捡手机,而是继续蜷在角落,断断续续地听着小赵在电话那端说:“考完就算了,别想那么多,你现在要做的就是赶快出来轻松庆祝,然后在全身心投入复试复习……”听着小赵的安慰,我似乎得到了激励,对,还有复试,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准备复试,不能让自己三年的辛苦就这样无疾而终,也不能再次让父母担忧。

  接下来的日子,我忘却了初试的不如意,也不刻意去关注成绩,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复试准备。我到人大找师姐咨询复试有关情况,阅读该系老师发表的论文,找英语专业的同学练习口语听力,亲自设计和演练专业课复试题目……终于我的努力得到了收获,虽然我勉强进入复试,但还是顺利通过复试,实现了在人大求学深造的梦想。

  三年的考研生涯终于结束。回想过去,那属于考研的点滴往事如同放电影一般在我脑海中闪过,也许这些往事会随着时间而流逝,随着自己的成长而淡忘,但那种对理想的追求已经流入我的血液,注入我的灵魂,让我继续在未来的人生路途中勇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