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踏实地耕耘才有真正收获励志故事(2)

时间:2021-08-31

  为了追求自己的事业,许多人低调地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单调和乏味。不能忍受孤单、寂寞,不能坐冷板凳的人不可能做出真正的成绩。彼得·德鲁克在动笔创作《旁观者》一书前,曾花费大量时间,收集了数千页原始材料才得以写成。塔西佗写《编年史》一书,先后共修改了15次,才感到满意。

  柏·史密斯是一个装订工人,他在他父亲那儿当学徒。他习惯在工作之余,把自己看过的所有书的精彩部分摘录下来,并加以评论。他一直坚持这样做,日积月累,他的知识面日渐扩大,所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终于,他成了一位尽人皆知的文学大家。他的传记作者说他总是在工作,总是在积累,总是在进步。

  在英国,约翰·亨特是第一个全心全意献身于比较解剖学的人。著名教授欧文先生花了十多年时间整理亨特的有关比较解剖学的材料,他所收集的材料包括两万多件标本,这都是亨特长年累月辛勤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

  亨特具有十分敏锐的观察力,阿伯尼兹习惯称他为“百眼巨人”。亨特同时也异常勤奋。在20岁以前,他几乎没受过什么学校教育,读书和写字对于他来讲是十分困难的。他在格拉斯哥当过几年普通木工,后来到了他哥哥威廉那里。威廉是一位演说家和解剖学家,当时他住在伦敦,亨特就在他哥哥的解剖实验室中当助手。但很快韩特尔就超过了他哥哥,一方面是由于他的天赋过人,另一方面取决于他超常的专注和勤勉。

  亨特每天从清早起来到晚上8点一直都待在他的小博物馆里。一整天他都在忙忙碌碌。作为圣乔治医院的外科医生和军医局副局长,他恪尽职守,从不懈怠。为了挤出时间从事这么多繁杂的工作和科学研究,他常常只睡4个小时。尽管韩特尔工作非常繁忙——得给学生们演讲,还得管理自家的一个从事解剖教育的学校,但他仍能挤出时间进行十分精细的试验,了解动物的内在组织及其结构,撰写许多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学术著作。  亨特总是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收集一些相关的具体材料,人们都认为他太注重这些琐碎的事情。他的许多同事认为他如此仔细地研究、思考这些细小的问题,以至于他的收获总是像鹿角一样长得很慢。但亨特坚信,没有详尽而具体的事实作为基础,不可能得出有价值的科学论断。

  经过仔细观察、研究,他掌握了动脉的运动变化规律。由此他能进行一些有开拓性的手术。在切除动脉瘤时,他能有的放矢地把主动脉系起来,在当时根本没有人敢这样做。实践证明,他这样做是行之有效的,病人得救了,同行们都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像许多富有创造性的人一样,亨特十分注重基础知识,他总是在打基础这一环上狠下工夫。他深知,没有坚实的基石就不可能建造起万丈高楼。像所有认真工作、辛勤付出的科学家一样,他以自己的劳动和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成功者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不是依赖上天的恩赐和偶然的机遇,而是凭借自己低调踏实地默默耕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道酬勤,这是一条永恒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