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十年戎马苦战,宋太祖赵匡胤终于统一了中原以及整个南方,实现了闩晚唐以来二白多年间,中原王朝最接近于大一统的局面。
大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带众臣出都城开封,西游洛阳,并突然提出了迁都洛阳之事。此事遭到群臣的强烈反对,满心不悦的宋太,祖也犯了倔脾气,索性在洛阳一住两个月,拒绝返回开封,甚至提出一迁洛阳,再迁长安。最后,由太祖的弟弟赵光义劝解,太祖虽然还是心有不甘,但总算起驾回京了。这就是宋初的所谓“迁都之议”。
赵匡胤提出迁都绝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他的这一想法未能付诸实施。是整个国家的重大遗憾。如果当时将国都迁至洛阳,或许两宋绵延三百年受网于北方边患并两次亡于外族的悲剧命运就可以避免。
从地形来看,洛阳坐拥山川之险,“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而开封地处黄河南岸的平原之上,是无险可守的四战之地。仅从自然条件上比较,洛阳和开封作为国都的优劣是显而易见的,满朝文武一致反对迁部,当然会有其他原因。
开封在战国时曾为魏都,当时叫大梁,后又改称汴州。隋朝开通的运河经汴梁入江淮,使这里成为了锁控南北水路交通的咽喉。到唐朝中后期,北方藩镇割据,战乱频仍,经济中心移至南方地区,汴梁则成为南粮北运的必经之地。五代时期,汴梁先后为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四代之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到周世宗柴荣时,汴梁已经拥有三重城墙。城高池深,城内建筑规整,道路宽阔,商业繁荣,已颇具帝都风范,再经过赵宋王朝十几年经营,汴梁城“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荆湖之运漕”,而朝中群臣俱在此安居多年。此时提小迁都,确实有动摇国家根本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