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释兵权和青梅煮酒故事

时间:2021-08-31

  酒,大家并不陌生。有人说,中国的文化,其实就是一种酒文化。虽然牵强,倒也不无道理。时至今日,酒已成为百姓生活的调味品,节日庆典、亲朋聚会,无酒不成席;酒更是社交的媒介,接风洗尘、迎来送往,无酒不说事。酒拉近了距离,沟通了感情,调和了矛盾,解决了难题,实在是好处多多。也因此,有了那许许多多的酒局。

  以酒设局,古已有之。形式相似,内涵各异。

最著名的,莫过于杯酒释兵权了。

  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皇帝,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得那叫一个香甜。诸事顺心,惟一事骨鲠在喉,就是担心有人故伎重演,抢了他那把还没捂热乎的龙椅。贼者心虚,犹如自己偷过情,就疑心老婆也会偷人一样。

  有了这个顾虑,老赵坐卧不安,再看昔日一同浴血疆场的哥们弟兄们,就不似先前那般可爱了。

  可是卸磨杀驴,似乎有点不仗义,也不是英雄所为。对部下怎么说?群众会怎么看?将来历史怎样写?左思右想,反复权衡,脑袋都想大了,懊恼中几杯二锅头又下了肚,晕晕乎乎之际,却忽然灵光闪现,老赵豁然开朗,一拍龙腿:何不用酒说事?

  主意已定,择良辰吉日,老赵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等老哥儿几个叫来,没别的事,就是喝酒。成了国家栋梁,各负其职、分工明确,哥几个难得一聚,老大忽然私人设宴,自然不胜荣幸。于是各自满怀喜悦兴奋,推杯换盏、你来我往、五魁首六六六,放开了可劲儿招呼,席间立现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

  酒这玩意确是好东西,它可以麻醉神经,让思维变得直接干脆,一扫平日里惺惺作态的矜持。哥几个与皇帝老大哥零距离地接触,无不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酒过三巡,君臣微醺。席间不断催生着豪爽、真情和眼泪,气氛更加融洽,于是开始互相拍着肩膀说些体己话。

  赵匡胤看火候差不多了,起身,举杯,润润嗓子,说:我是哥儿几个捧起来的,感谢大家的支持,没你们就没我老赵的今天,来,咱走一个。众弟兄感动,眼泪再次夺眶而出:喝,大哥,我们先干为敬。

  老赵坐下,随后话锋一转,叹了口气,说:哥几个当初这事办得多利落啊,黄袍子给我一披,哥们的愿望就实现了,哈哈,当时这袍子要披在各位身上,坐在这的就不是我了,哈哈,幸亏是我,幸亏是我,来,喝酒喝酒,哥俩好啊……

  话不多说,点到即可。都是精英、极品、高智商,谁不知道谁呀。哥几个酒意化作汗水排出体外,头脑立时清醒了许多:老赵这是多欠咱啦,得,咱也别在这碍眼了,见好就撤吧。第二天哥几个一叫齐,纷纷递交辞呈,要求卸甲归田。

  老赵一个劲儿挽留:老石……老高……这话怎么说的……唉……老王老王……干嘛啊这是?说不干就不干啊?就剩下孤家寡人,寡人孤独啊……

  哥几个不听劝,连连摆手:孤独就孤独吧,我们也老了,能顾上自己就不错了,老赵您保重,,我们走了。

  妥了。一件寝食难安的大事就这样给办妥了。而且还办得如此漂亮:酒中有局,局中有酒,一切尽在掌握,既不突兀,也不尴尬。用现在的话讲,叫人事任免软着陆。高!实在是高!

  即为局,就要有循序渐进的情节铺陈,将人引入局中,而这个媒介就是酒。以酒设局,设局者却不能喝醉,醉了就没局了。可又不能一点不醉,否则无法让局圆满。赵匡胤这个分寸把握得极好,看似喝醉,其实心里明镜如悬,如自己先喝个烂醉如泥,就白搭一桌酒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