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成语故事的成语(2)

时间:2021-08-31

  近水楼台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非常着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小的时候,家里非常贫穷,但他学习刻苦,博览群书。后来,他做过右司谏、知州、参知政事等地位很高的大官。他曾在岳阳楼题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而身为朝廷重臣,范仲淹为人却极为正直,待人谦和,尤其善于选拔人才。

  据宋·俞文豹《清夜录》记载:“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接下来,我们便具体解释一下。

  话说范仲淹在杭州做知府的时候,关心帮助城中的文武官员。很多官员靠此得到了可以发挥自己才干的职务,因此都很感激范仲淹。有一个叫苏麟的巡检官,由于在杭州外县工作,所以未能得到范仲淹的提拔。一次,苏麟因公事见到范仲淹,便乘此机会给范仲淹写了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两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意思是说,靠近水边的楼台可以最先得到月光,朝着阳光的地方生长的花草树木容易成长而开花,显现出春天的景象。

  苏麟是以此表达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巧妙地指出接近范仲淹的人都得到了好处,自己却始终未见提携。范仲淹读后心领神会,哈哈大笑。于是,便按照苏麟的意愿,为他谋到了一个合适的职位。

  这两句诗后来就流传开了,经过压缩也形成了成语“近水楼台”,不过有了些贬义。它往往用来讽刺那种利用某种方便而获得照顾,率先谋利的情况。在流传中“易为春”也常常写作“早逢春”。

  ——《清夜录》

  沉鱼落雁

  “沉鱼落雁”这个成语最先见于庄子的《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毛嫱和丽姬是战国时代闻名天下的两个大美女。这句话的意思是,毛嫱和丽姬,是人人都喜欢的美人,可是鱼儿见了她们却深深地潜入水底,鸟儿见了她们却高高地飞向天空,麋鹿见了她们却撒开四蹄飞快地逃离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鱼儿鸟儿和麋鹿不仅不会欣赏人类的美丽,还害怕被人伤害,所以它们都逃跑了。后来,“沉鱼落雁”逐渐被人们用来形容一个女人长有非常漂亮的容颜。

  春秋时期,越国有一个叫做西施的美女,她每天都会到溪边去浣纱,溪中的鱼看到西施俊俏美丽的倒影,觉得自己长得比西施丑,都羞愧的不敢浮上水面,全沉到水底去。渐渐地,“沉鱼”成了西施动人的别名。

  西汉时期,也有一个美女叫王昭君,汉元帝为安抚北方匈奴,将美艳宫女昭君升为义女,远嫁邻邦。在昭君受命成婚的路上,南飞的大雁听到她悦耳的琴声,因凝望她美丽的容颜,忘记了舞动翅膀,坠落地上。从此,“落雁”成了昭君美丽的代称。

  这就是成语“沉鱼落雁”的由来。

  ——《庄子·齐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