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节的历史由来(2)

时间:2021-08-31

  中共建党前史

  1920年4月,奉共产国际指示来华的俄共党员维金斯基(Voitinsky)等人与“南陈(独秀)北李(大钊)”联络,筹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5月,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经几个月的酝酿准备,在维经金斯基等人的指导下,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然后分别联络北京、广州、武汉、长沙等地进步知识分子,组建了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至1921年7月,最终召开中共一大,创立中共。

  中共一大于1921年7月23--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他们是: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的陈公博,旅日小组的周佛海,而武汉小组的包惠僧受陈独秀个人委托与会,他们代表着当时全国50多名党员。而对建党有重要贡献的李大钊、陈独秀各在北京、广州,因故无法与会,旅法小组还未和国内取得联系,故没有派代表出席。共产国际派马林(荷兰人)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俄国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召开过程中,曾遭密探干扰,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讨论了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宣言》、《中国共产党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等文件。

  实际上,随着新的史料的不断被挖掘,中共建党过程的一些背景情况远比上述表述的内容来得复杂。

  从1919年起,共产国际就开始派人来华经办组织中共事宜,先有苏联华侨通讯社社长,后有高丽人巴克京春分别来过。1920年4月,受俄共(布)远东局外国处派遣(注:当代学者研究后认为,其非为共产国际派遣),俄共工作人员维金斯基(Voitinsky)与其妻库兹涅佐娃、翻译杨明斋来华,实际上,来华的还有二人,即季托夫(Titov)和谢列布里亚科夫(Selipliakov)。

  当时的中国,存在各种信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乃至无政府主义的激进团体,而维金斯基等人最初的计划,也仅仅是想把同情俄国革命的中国人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同情苏俄的革命势力,以打破十月革命后苏俄的外交困局。事实上,维金斯基等人也确实在当年7月19日召集了联合大会,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者同盟”的组织,在各地分设“革命局”,并以上海“革命局”为中央机关(注:这个组织的性质存在争议,即是早期的共产主义小组,还是统一战线组织)。

  鉴于这一组织内部成分复杂、意见分歧很大,故维金斯基提出组建中共的任务,经过多次争论与整合后,如与无政府主义者决裂等,陈独秀等人开始致力创建中共的历程,将这些分散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或称“革命局”)联合起来,组成中共并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些小组分别是:上海小组、北京小组、湖北小组、湖南小组、广东小组、山东小组、东京小组、巴黎小组。

  那么,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除了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外,同期还出现了一些称为“共产党”或“社会党”的组织,对此,日本学者石川祯浩写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史》(东京岩波书店,2001版),作了系统性论述,并根据解密的共产国际历史档案及中国学者的研究结论,目前已经找到的称为“共产党”或“社会党”的组织,至少也有八、九家之多。

  最后,在这些组织中,有的成为了中共前身的共产主义小组之一、成为中共建党源流的一部分,有的则为其成员分别加入中共、书写了中共地方党历史,有些则在中共成立与壮大以后,昙花一现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了,但从历史的角度,挖掘其存在的史料,研究其内在的逻辑,并非是一种多余的事,也不宜概念化地贴上标签,宜历史地、客观地予以评价。现分述如下。

  (1)刘绍周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人党”

  “中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由旅俄华工联合会会长刘绍周(又名刘泽荣)在十月革命后的俄罗斯旅俄华人中建立的,结局未见史料。

  刘绍周(1892—1970):曾是俄共华员局负责人之一,列席了共产国际一大、二大,三次受到列宁接见。1920年11月,他回国定居哈尔滨,在中东铁路监事会工作,从此脱离俄共。其后任政府驻苏使馆参赞、外交部驻新疆特派员。1949年9月,参加新疆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外交部条约委员会工作,1956年,加入中共。1970年7月18日,病逝于北京。

  (2)“无政府共产主义同志社”

  1919年,以刘师复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者曾在上海、广州组织“无政府共产主义同志社”,以失败而告终,发表《告失败书》记述其过程。

  刘师复(1884—1915):l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组织支那暗杀团,在东江领导农民起义。1913年,编印《民声》杂志,鼓吹无政府主义。1914年,在上海成立“无政府主义同志社”。著有《师复文存》。

  (3)姚作宾、黄介民的“中国共产党”(亦称“大同党”)

  五四运动期间的全国学生联合会主席姚作宾等人组织了“中国共产党”。1920年5月,姚作宾曾前往海参崴,请求俄共(布)远东局援助中国革命,得到承诺后即回国秘密组织了“中国共产党”,后又转赴莫斯科要求加入共产国际。共产国际召开三大,姚作宾受邀参加大会,最后,通过俞秀松的努力,其参会资格被否定。

  姚作宾(1891—1951):五四运动期间为全国学生联合会主席,抗日战争时期,任伪冀察政务委员会任交通委员会组长,伪治安维持会总务长、社会局局长,1943年,任伪青岛特别市市长,兼任伪新民会青岛总会会长。日本投降后,1946年,山东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先后两次审判姚作宾汉奸案,均以“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罪判以死刑,但姚作宾几次声诉要求复判,案件两次发回重审。青岛解放后,1951年,青岛市人民法院以“勾结帝国主义背叛祖国”罪,判处姚死刑并执行。

  黄介民(1883—1956):早年参加同盟会、中华革命党。1915年,和陈其尤等人组织“大同党”,开展同共产国际的合作。1926年11月,北伐军攻克南昌,任江西省水利局长。1932年,任中央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委员、司法院简任秘书、国大代表。抗日战争胜利后,辞职回乡。建国初,被任命为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1951年参加民革,任江西省参事室、监察厅副厅长等职。1956年1月15日,在南昌逝世。

  (4)江亢虎的“中国社会党”

  共产国际三大上,江亢虎是以中国社会党代表身份出席。1911年7月,江亢虎在上海组建“社会主义研究会”,11月,改组成立“中国社会党”,人数一度达到52.3万人。这是中国第一个以“党”命名的政治团体,主张以恋爱自由、教育平等、遗产归公为初步,以“二各”(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与“五非”(非私产、非家族、非宗教、非军国、非祖国主义)为究竟,即个人自治、世界大同为依归。1913年,袁世凯得势,视其为敌,杀害了“中国社会党”北京支部部长陈翼德,江亢虎当年宣布解散“中国社会党”。共产国际召开三大,江亢虎受邀参加大会,最后,通过俞秀松的努力,其参会资格被否定。

  江亢虎(1883—1954):1924年,江亢虎再度筹组“中国社会党”,参与政治。后来转向教育界,创办上海南方大学,后出国。1937年后,依附日军,1939年回国,任汪精卫政权的国务委员、考试院副院长、院长等职,鼓吹“大东亚共荣圈”。抗战胜利后,江亢虎被政府逮捕,以汉奸罪名起诉,被判无期徒刑。1954年,死于南京监狱中,终年71岁。著有《台游追记》。

  (5)重庆的“中国共产党”

  同期,在四川重庆也出现了称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档案中,保存有如下档案:1921年初,在重庆的“中国共产党”提交给共产国际的《关于四川重庆共产党的报告》中,声称它“于1920年3月12日在重庆正式宣告成立”,曾经发展到大约100位成员。该组织细节不详。

  (6)吴玉章、杨闇公的“中国青年共产党”(亦称YC团)

  中共建党后,即派人秘密在成都建地方组织,由于联系、信息的限制,时任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校长的吴玉章和杨闇公等人也在筹建“中国青年共产党”。1922年春,吴玉章在成都成立了“赤心社”。1924年1月12日,“中国青年共产党”(亦称YC团)在成都杨闇公的寓所成立,通过章程和几种决议案,选举吴玉章、杨闇公等6人为负责人,创刊《赤心评论》。为了罗致人才,吴玉章、杨闇公还成立“成都社会主义研究会”(亦称“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其后,还在北京成立“北京YC团”。1924年5月1日,因在成都召开追悼列宁的群众大会,遭受军阀的强烈压制,会后,吴玉章、杨闇公被迫离开成都,成都YC团的实际负责人变成了傅双无。吴玉章、杨闇公离开成都后,开始与中共中央联系,争取承认YC团,1925年,吴玉章、杨闇公先后加入中共,入党后,吴玉章感到YC团已无必要继续存在,决定加以解散,并按照中共章程要求,个别争取加入中共。在吴玉章的劝导下,北京YC团不少成员先后加入中共,1926年,北京YC团自行解体。成都YC团的解散,则比较曲折,吴玉章多次劝说无效,傅双无坚持解散成都YC团、赤心社的条件是集体转党,接办成都党务,为中共中央拒绝,实际上,当时的傅双无已倾向于转向右派,1927年4月12日,蒋某在上海发动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傅双无则投靠了蒋某派驻成都的清党代表,因此,成都YC团成员郭祖劼、吕寒潭挺身起草宣言,解散成都YC团和赤心社。

  吴玉章(1878-1966):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与四川保路运动;民国初建,在南京出任参议员、大总统府秘书;袁世凯篡国后,到法国组建华法教育会,选送留法学生近2000人,包括周恩来、邓小平、王若飞、陈毅、聂荣臻、赵世炎、蔡和森、张申府等人。1924年,组织“中国青年共产党”(后自行解散),在加入中共后,奉命从事统战工作并参加北伐,后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大革命失败后,遵指示在苏联东方大学等校学习,任教,1938年回国,出任延安宪政促进会会长、鲁迅艺术学院院长等职,后兼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1948年,任华北大学(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1949年到任政府委员,兼任国务院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全国教育工会主席、中国自然科学普及协会主席等职,1966年12月12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8岁。著有《吴玉章回忆录》。

  杨闇公(1898-1927):前国家主席杨尚昆的四哥,1917年,东渡日本就学,1924年,组织“中国青年共产党”(后自行解散),在加入中共后,任重庆团地委书记、任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与朱德、刘伯承、陈毅共同发动领导了顺泸起义。1927年“三?三一惨案”后,被捕牺牲,时年29岁。著有《杨闇公文集》。

  (7)胡鄂公的“共产主义同志会”

  1921年,胡鄂公等人联络湖北青年在北京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2年2月16日,又组织“共产主义同志会”的组织,胡鄂公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发行机关刊物《共产主义》月刊,并向共产国际提交报告。后经李大钊介绍,秘密加入中共,而且由他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也集体加入中共。

  胡鄂公(1884-1951):胡鄂公一生的政治色彩十分斑驳。早年曾被选为国会议员,组织过新共和党,曾任湖北政务厅长,北洋政府教育部次长。组织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共产主义同志会”,加入中共,1927年11月,一度担任过中共北京临时市委宣传部长,后被捕脱党(实际上转成秘密党员)。抗日战争后,在上海任《时事新报》发行人兼总经理。1949年后去台湾,1951年10月8日,在台北去世,终年67岁。

  (8)俞秀松的“社会共产党”

  这个曾在上海昙花一现的小组织的痕迹,是由其参加者俞秀松保留下来的日记中透露出来的。俞秀松1920年7月10日的日记中记述说:“经过前回我们所组织的社会共产党,对于安那其主义和波尔雪佛克主义,都觉得茫无头绪。”这是仅见的史料,而俞秀松后来则是中共创建时上海小组的成员。

  (9)周恩来、赵世炎的“中国少年共产党”

  由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发起组织的“中国少年共产党”,属于青年团性质。在旅欧的中国勤工俭学生和华工中活动。1922年6月,在巴黎建立了统一的旅欧共产主义青年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赵世炎、周恩来等三人当选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赵世炎为书记。其成立后,积极同国内联系,同年,中共中央通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已加入中共者组成中共旅欧支部。

  周恩来(1898-1976):历任政府总理、外交部长(兼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政协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职,1976年1月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著有《周恩来选集》。

  赵世炎(1901-1927):1924年7月回国,先后参加中共北方区委、中共江浙区委的领导工作。1927年,他是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中央委员。1927年7月2日,被捕牺牲,时年26岁。

上一篇:名人故事短的 下一篇:名人故事大全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