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历史故事

时间:2021-08-31

  96年前,旧中国风雨飘摇,马列主义就象长夜中的一道闪电,驱逐黑暗,照亮世界。

七一历史故事

  七一特别策划:那些年的党员故事

  60后党员:党的精神是骨子里的东西

  “共产党的精神是骨子里的东西,永远也改不了。”杨爱今说。

  1963年出生的杨爱今如今在北京火车站工作,已经是一位有着23年党龄的老党员了。之所以对共产党有着如此深厚的感情,杨爱今说完全是因为自己从小受父亲的熏陶。

  杨爱今的父亲也是一位老党员,在铁路系统为毛泽东等国家领导开了一辈子的专列。父亲曾经给杨爱今讲过他小时候的困苦生活,告诉杨爱今就是因为有了共产党才让他们这一家子过上了好的生活。父亲还在早年一张全家福上写下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全家”的字样。

  杨爱今回忆,在她小的时候,父亲经常对家里的孩子们说,作为共产党员不能讲究吃穿,要在工作中当先进,要想着怎么样才能回报共产党给我们带来的新生活。

  在杨爱今六岁那年,因为父亲工作调动,她坐着大卡车从出生地天津来到了北京生活。到了北京,父亲的工作变得更忙,可他对自己孩子们的要求从来没有放松过。

  “我高中的时候有一次用火钳子卷了一个头发帘,父亲为这事数落了我一天。所以从那以后,我再也没烫过头。”杨爱今说。

  在杨爱今上小学的时候,二哥要入伍当兵。临走前,杨爱今的父亲嘱咐他:“需要为国家献出自己生命的时候别考虑那么多。”杨爱今说,就是这一句“别考虑那么多”,让她在父亲身上看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为人处事原则和无私奉献精神。

  1987年杨爱今来到北京站报到上班后,1988年的1月份她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为了更早加入党组织,杨爱今踏踏实实的工作,脏活累活抢着干,春运暑运期间主动加班上岗,甚至母亲的癌症也没能让她多休息一天。

  1991年7月1日,杨爱今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旗下宣誓时杨爱今又想起了父亲嘱咐二哥的那句话,“需要为国家献出自己生命的时候别考虑那么多。”杨爱今说,自己也做好了为党牺牲一切的准备。

  在今天的工作岗位上,杨爱今正努力为旅客服好务,24小时开机是她的常态。“我觉得党员就应该这么做,听旅客夸我做这么好就是因为我是一个党员,我心里舒服,高兴!”

  如今,杨爱今正在上大一女儿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为培养孩子的服务精神,春运期间杨爱今还会把女儿叫到车站来义务帮忙。女儿曾和杨爱今开玩笑说:“妈妈我觉得你应该参加‘感动中国’”。杨爱今告诉女儿:“我只感动你一个人就行了,我要让你继承你外公那种踏踏实实、本本分分做人的共产党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