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阅读-易伤同学心

时间:2021-08-31

  在去年的“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中,29个省、市、自治区的小学生投票选出了自己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结果,有比例高达81.45%的小学生选择了“语言伤害”。

故事阅读-易伤同学心

  在学校中一些语言伤害来自同伴。许多小学生表示:同学互相起外号,有的同学被激怒而发生冲突,更多的被起外号的同学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压抑和痛苦。一些青少年杂志社经常接到家长的电话,诉说自己的孩子因受到同学挖苦和嘲讽,对上学产生了恐惧感,不想继续上学或者要求转学。

  初二学生小韩表示:同学之间不该互相起外号。如果被同学起了外号的.话,其他的同学会跟着叫你的外号,那么你的心情会很难过,也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和同学之间的团结。高二学生王乐也认为,同学之间不应该互相起外号。虽说好的外号让同学直呼起来,彼此之间会觉得更加亲切,但有些同学给别人起的外号是含贬义的,有部分同学甚至用脏话给人起外号。这样,对方会感到很反感,彼此也会疏远。

  专家观点尊重别人是行为准则(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给别人起绰号是常见现象,符合孩子的成长特点,面对事物,儿童喜欢抓特征便于记忆,这体现着孩子的观察力和想像力。因此,完全禁止起绰号的行为不科学也不实际,只有正确引导学生,才能让他们领悟尊重他人的道理。

  历史上有绰号的人很多,比如《水浒传》里的“浪里白条”、“智多星”等,这都体现着一种对人的赞美,是完全善意的,受到欢迎的同时,还会给人一种愉快的享受。

  所以,起绰号的行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根源是让孩子理解如何尊重别人。比如拿人家的生理缺陷起绰号,抓住别人的缺点、差错不放手,侮辱同学人格,这些行为是对别人最起码的不尊重,与之联系的绰号不但显示不出与同学的亲密,反而会引起人家的反感。这时,学校、家长都应该及时引导孩子,让学生体验被别人起不恰当绰号后的痛苦感受,让他们明白尊重别人是进入学校、进入社会的礼仪起点。

  

【 故事阅读-易伤同学心】相关文章:

1.心若玉-故事阅读

2.故事阅读-顺吾心者即为乐

3.集中于心-故事阅读

4.故事阅读-抓住顾客的心

5.故事阅读:纯朴的心

6.清洁鱼的心故事

7.爱雪化雨语易伤散文

8.谦卑的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