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来历

时间:2021-08-31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那么大家了解这一天是怎么来的?

夏至的来历

  夏至的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丌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节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棉花一般已经现蕾,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要注意及时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区要做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防止涝渍和暴风雨的危害。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过了夏至,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时,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近三十年来,华南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节气养生/夏至

  夏至阳气最旺,生要注意保护阳气。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不要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要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拥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嵇康在《养生论》中谈到对夏季炎热的保养:“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这就是所谓的心静自然凉”,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夏季炎热,宜晚睡早起,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适当的运动也是夏季养生必不可少的,但是要注意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条件好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空气十分潮湿,冷、暖空气团在此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适,一些蚊虫繁殖速度迅速,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繁殖。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洁净,尽量不吃生冷食物,以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为什么要吃苦瓜?

  夏至养生宜多吃“苦”,苦瓜则是夏至最佳食物。

  中医学认为,凡有苦味的蔬菜,大多具有清热的作用,因此,夏至前后经常吃些油麦菜、莴笋、芹菜、苦瓜等苦味菜,能起到解热祛暑、消除疲劳等作用。例如,可多吃素有“菜中君子”美称的苦瓜。苦瓜苦中带甘,略含清香,食之回味隽永。夏天常食苦瓜汤或苦瓜菜肴,能调和脾胃,清除疲劳,醒脑提神,对中暑、胃肠道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夏至出汗较多,不妨喝点带苦味的饮料,啤酒、绿茶、苦丁茶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夏至最佳时令饮食——苦瓜

  苦瓜是葫芦科植物苦瓜的果实,因其具有特殊的苦味而得名。苦瓜又叫做凉瓜、癞瓜。它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较高,是药食两用的食疗佳品。我国各地均有生产,一般多被作为蔬菜栽培使用。在夏季所产的瓜果中,苦瓜虽然味苦,但由于其苦味清香,食后回甘,并有清火消暑功能,而且有提高食欲的特殊作用,所 以受到人们的欢迎。

  中医学认为,苦瓜性寒,味苦,入心、肝经,有清热祛暑、明目解毒、利尿凉血等功效,对治疗痢疾、疮肿、中暑发热、痱子过多、结膜炎等病有一定的作用,适宜夏季烦热、口渴多饮、中暑发热等病患者服食。

  现代医学认为,苦瓜的营养成分较多,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钾、钠、磷、胡萝卜素、尼克酸、硫胺素、抗坏血酸等。此外,还含有粗纤维、苦瓜素、苦瓜苷等物质。苦瓜中维生素含量尤其高,比丝瓜、菜瓜等高10~20倍。人每天只要吃100克生苦瓜,就可获得其全天所需要的维生素C,可预防坏血病、保护细胞膜、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提高机体应激能力。苦瓜中的苦瓜苷和苦味素能增进食欲,健脾开胃。苦瓜中蛋白质成分及大量维生素C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免疫细胞具有杀灭癌细胞的作用。苦瓜汁含有类似奎宁的蛋白成分,能加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临床上对淋巴肉瘤和白血病有效。

  还有,苦瓜的新鲜汁液含有苦瓜苷和类似胰岛素的物质,具有良好的控制血糖作用,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能够预防和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苦瓜种子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可以抑制癌细胞所分泌出来的蛋白酶,阻止恶性肿瘤生长。

  另外,苦瓜中的苦瓜素被誉为“脂肪杀手”,有较好的消脂减肥作用,可供减肥瘦身的朋友食用

  苦瓜美食:

  苦瓜鸡片

  材料:苦瓜200克,鸡胸脯肉250克,鸡蛋1个。绍酒、糖、酱油、盐、鸡粉各少许,葱末、淀粉、水淀粉各适量。

  做法:

  1.将苦瓜去瓜蒂、去瓤,切成厚片,用盐拌匀,腌一小会儿,放入开水锅中烫一下,捞出沥干水分,待用;

  2.将鸡胸脯肉洗净,切成片,用少许酱油、鸡蛋清、淀粉拌匀;

  3.炒锅置中火上,放入适量油烧至温热,放入鸡片,滑散至变色,捞出沥干油。炒锅中留少许底油,放入葱末炒香,下苦瓜片略炒,加入酱油、糖、鸡粉和2汤匙水,用水淀粉勾芡,倒入炒好的鸡片,炒匀后即可出锅。

  苦瓜鲈鱼煲

  材料:苦瓜150克,鲈鱼150克,胡萝卜25克,高汤2碗、盐、味精、料酒、胡椒粉、生粉各适量,蛋清1只,香油少许

  做法:

  1.将苦瓜和胡萝卜都切成片;

  2.鲈鱼切成片,加入生粉、蛋清、盐、料酒、味精和油拌匀,腌15分钟;

  3.起油锅,倒入苦瓜和胡萝卜翻炒40秒,盛起待用;

  4.锅内注入2碗高汤,加入适量盐、味精、料酒和胡椒粉大火烧开,倒入苦瓜、胡萝卜和鲈鱼片拌匀煮至鱼片熟,倒入生粉水勾芡,淋入少许香油便可

  凤梨苦瓜鸡

  材料:苦瓜、新鲜凤梨、香菜梗、鸡腿、柠檬、红葱酥、盐、胡椒

  做法:

  1.将苦瓜切半、去囊,放入水中煮后,以冰块冰镇;取出后切成长片状;

  2.鸡腿去皮放入水中煮(取代电锅蒸造成的坚硬肉质)约20分钟,取出冷却后,将鸡腿肉拔丝;

  3.香菜去叶,将梗切段;新鲜凤梨切成三角块状;柠檬挤汁;

  4.将苦瓜、拔丝鸡肉、凤梨放入碗中;拌入红葱酥、香菜梗;添加盐、胡椒及柠檬汁充分拌匀之后即可食用。

  苦瓜滑蛋

  材料:苦瓜1条,鸡蛋2个。盐、昧精各适量

  做法:

  1.苦瓜剖开,去籽,切成片,用盐腌5分钟;

  2.挤去汁水,打入2个鸡蛋,加味精搅散,下锅炒熟即好;

  双菇苦瓜丝

  材料:苦瓜、香菇、金针菇、姜、酱油、糖、香油

  做法:

  1.将苦瓜顺丝切成细丝,姜片切成细丝;香菇浸软切丝,金针菇切去尾端洗净;

  2.油爆姜丝后,加入苦瓜丝、香菇丝及盐,同炒至苦瓜丝变软;

  3.将金针菇加入同炒,加入调味料炒匀即可食用。

  冰镇梅汁苦瓜

  材料:苦瓜、姜、香菜、腌制的梅子、梅汁

  做法:

  1.将苦瓜切半、去囊;放入水中煮后,以冰块冰镇,再将苦瓜切成长片状;

  2.香菜切碎末、姜切丝;

  3.将姜丝、冰镇过的苦瓜、香菜末、梅子放入碗中,淋上梅汁后均匀搅拌,并置入冰箱腌2小时;

  4.从冰箱取出,倒入盘中再次搅拌后即可食用。

  温馨提示:苦瓜熟食性温,生食性寒,脾虚胃寒者不要多吃,也不要生吃,可以与热性食物搭配食用,如与辣椒一起清炒。另外,孕妇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