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着的疼-生活故事

时间:2021-08-31

  我生活在南方一个落后的小城,在外省读了四年的大学,学了一些“先进”的习气,骨子里却还是小城里的传统。婚前性行为导致怀孕,不得不选择结婚。

持续着的疼-生活故事

  谈起结婚,婚还是我求的呢?没有像电影里的浪漫,相反我现在想起来,一直觉得那是作贱自己,一种屈辱的感觉让我全身发抖。

  他是农村出来的师大毕业生,得知我怀孕想跟他结婚,露出一脸的惊讶,原来他根本就没有做好要为人父的准备,劝我做人流。我万分委屈地流着眼泪,为了孩子苦苦地哀求他结婚,但他并不为我的泪水同孩子所感动。我最后不得不提起我父亲是城里管教育的重要人物,要安排他到城里教书不成问题。他这才痛快地答应下来。

  婚后,他没有承担起做丈夫的责任。借工作的理由,常常辅导学生到深夜才归。这个家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个提供吃住的旅馆。他工作非常出色,拿过省级国家级的奖。校长器重他(这与我的父亲也是有关系的),老师们敬佩他,学生们尊重他。人前人后,他总是一张和蔼而谦虚的笑脸。但在我面前,从不苟言笑,看见我当没看见似的。

  我们结婚到现在,三年了,没有过一次性生活。我是一个正常的女人啊,也有生理的需要,只能把注意力转移到照顾孩子做家事和工作上,尽管如此,仍然觉得压抑。最近迷上网络激情,下了网后马上自责不已,但过后还是像中毒一样,不能自拔。

  孩子就快三岁了,当她开口会叫“爸爸”时,他这才注意到她,回家时间多一点,但对待她的感情,时而高兴,时而冷漠,时而愤怒。我永远无法揣摩他对这个孩子下一刻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这个孩子对她父亲的感情,也是奇特得很,小小年纪,却也比一般小孩子情绪化。我心酸极了:觉得自己好像有罪恶感似的,这种家庭会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呢?常常痛苦地思索这个问题让自己犯了头痛病。

  我要不要离婚呢?离婚对小孩会怎么样?家里父母在城里都是有头有脸的人,他们会怎么看待我?这个小城里的人又会如何看我离婚这件事呢?实在困惑啊!这样的生活还要延续到何时能了啊!

  李春林点评:

  在我们的一生中,家应该是我们享受呵护的摇篮,应该是我们疲惫停靠的港湾。而本文的作者,却在为是否离婚而犹豫、挣扎。

  首先,她的婚姻没有感情基础。骨子里传统的她在婚前怀孕后,想和他结婚,而对方根本没有做好为人父的准备,并且是在答应给他安排工作后,才答应下来的婚事,说明她的婚姻根本就没有感情基础。

  其次,丈夫对她们实施冷暴力。虽然工作出色(可能是因为关系的原因),但他没有尽到一个丈夫、父亲的责任,甚至实施了冷暴力。

  冷暴力一般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出现矛盾而又找不到调和的方式时,采用非暴力的方式刺激对方,致使一方或多方心灵上受到严重伤害的行为。跟殴打等暴力方式不同,冷暴力主要集中在精神方面,明显特征是漠不关心对方,对对方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性生活方面冷落拒绝。此外,还包括财产经济虐待,如扣留钱款,拒绝支付各种日常开支账单等。冷暴力实际上是一种精神虐待。

  冷暴力对于家庭的损害,在于它直接破坏家庭内涵的亲情联系,它的破坏力虽有别于身体暴力,但对于受害人的影响,远超过肉体的直接伤害。而受害人因为长期的压抑,会心理畸变,患上抑郁症,有的则会更加严重。

  第三,是否离婚的问题。作者面对这个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其次是有头有脸的父母,和小城里的人。想到孩子是对的,因为快三岁的她将来要面临很多压力,但令我遗憾的是作者惟独没有考虑到自己,因为她才是这个婚姻最大的受害者,我想对她说:不幸的婚姻已经让她饱受创伤,我希望她能在今后的生活中,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维护自己应有的权利!

  中学生人际关系的案例分析

  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是心理咨询中经常遇到的咨询内容,现在提供一个学生咨询案例。

  一、案例分类

  自考生;人际关系。

  二、案例背景

  (一)来访者的基本情况

  某某,女,17 岁,专科自考二年级学生。

  主诉:经常有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在教室或人多的地方出现不安、紧张的感觉。以前在家里就有这种感觉,上学一年多来这种感觉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不愿意与别人来往,总担心被人利用或受骗,觉得任何人都不可信,因此很少主动与同学交往,常常拒绝与同学接近,与同学交往也是有选择的,不深交。很少与家人联系,每次联系都要发生争吵。平时除了教室就独自呆着,极少外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除了恐惧感的干扰外,还不喜欢现在的专业,不愿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又不知道如何改变。几乎每一天都在紧张、不安、孤独、烦闷中渡过,自己无力改变,为了排解自己的压力,过去是写日记,最后发展到常常用刀子在自己手上划,看到鲜血流出来心情就放松了,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是遇到问题时,又控制不住自己。

  (二)成长经历及家庭情况

  该生来自黄冈某乡镇,5 岁时父亲到上海打工,很少回家。此后,母亲又生了个弟弟,两年后带她弟弟也到上海去了,没人照顾她。她便由爷爷、奶奶照看。读初中时,奶奶去世,爷爷再婚,家里一片反对,父子反目。她被父亲送到县城寄宿学校,并且在县城买了房子,放假仅她一人在家。她父亲要求她不许找人玩。她希望父母对自己好些,可是总觉得父母不信任她,对她什么都不放心,偏爱弟弟。父母每次打电话交代这、注意那时,她就烦,说不了两句话,便与之吵起来。事情过后她又后悔,又不好意思道歉。于是她就在家里做卫生,有时做到半夜,看到家里干净卫生,心情就非常舒畅,可以睡个好觉。可是过不了两天,老毛病又犯了。对父母没有好感,跟弟弟的关系也不好,见面经常吵架。为了逃避家里的矛盾,天天想这想那,上课无精打采,成绩一落千丈。另外,在初中住读时,同寝室同学钱被盗了,同学们都怀疑是她同寝室的好朋友拿的,她也这么认为,晚上她当着同寝室同学的面,要求她的好朋友将钱交出。那个同学死不承认。过了两天,那位同学,见人就说是她偷的,其他同学反过来怀疑她,并且同她保持距离。这令她很伤心,与同学也不交往了。到新学校后,学习、生活与同学交往等各方面都不适应。性格较为内向、敏感,正直,喜欢写作,画画。

  三、案例分析

  (一)原因分析

  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心理测验,测验结果:总分201,其中强迫症状2.5,焦虑2.6,偏执2.5,呈现明显三高状态,初步诊断为焦虑型偏执人格。

  她生性敏感、内向,情感丰富而又不善于交流沟通。幼年时期缺少亲人关爱,不被接纳,是不安全感形成的主要原因。成长经历中一直缺少家人、朋友、同学等相关人员的社会支持,经常有无助感。生活中的亲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和猜疑形成对他人的不信任感。内心强烈渴望他人的理解、关爱,而行为上又表现出社交退缩,回避与他人的交往。这种矛盾冲突是她心理困扰的主要问题之一。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不安全感和无助感,使其对新环境适应能力较差。新校生活与以往生活环境和方式的反差,特别是自考压力表现出较严重的适应不良。面对压力和困扰,她初期的反应是消极逃避,这样使原有的适应不良症状反而有增无减。

  (二)咨询目标

  针对她的情况,拟定了以人本学派为基调,遵循尊重、共感和真诚的基要条件,并融合精神分析、认知调整和行为改变等方法的咨询方案。

  辅导的近期目标是通过减少她的消极情绪和不合理观念来缓解她的人际关系和学业方面的压力和困扰;中期目标是增加适应性观念和行为,使其尽快进入良好适应状态;长远目标是提升适应水平,促进其健康成长,协助其潜能得到发挥。

  (三)咨询过程与咨询方法

  1.第一阶段以咨询为主。我从充分尊重她的立场出发,认真倾听她的倾诉,使其负性情感得到宣泄,对其遭遇表示充分理解,与她建立起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她感觉到有人理解、关心她,协助其澄清自己的感受、处境和面临的难题。使用的主要技术有尊重、共感、真诚、倾听、积极关注、提问、情感反应、内容反应、具体化等。第一次来访,我发现她烫了一个爆炸头,头发将面部全部遮住,而且低着头,声音很小,问她问题,总是以点头或摇头回答。我给她留的作业是将头发扎起来,学会与人进行目光交流。

  2.第二阶段主要协助该生作深入的自我探讨。目标是使她能面对自己的问题,明了心理困扰的成因,具体地整理问题并使问题个人化;并设定辅导的目标,明确辅导的方向,确定支持系统。使用的主要技术有解释、提问、情感反应、内容反应、指导、自我开放等。

  3.第三阶段协助该生积极改变态度和行为。第二次来访咨询时我问她最喜欢什么动物,她说最喜欢狗,因为它忠诚,通人性。我就使用认知调节的方法改变来她原有的不合理观念,代之以合理观念;激发她在改善同学关系方面采取行动,制定具体的行为目标,并运用作业法指导来访者逐步增加适应性行为。使用的技术主要有解释、面质、改观重解、角色扮演、自我开放、行为指导等(第三、四次来访)。

  4.第四阶段以支持与督促为主。对她新的观念、感受和行为进行评估、修正与督导,促使其做更大的改变,向辅导的目标迈进;通过鼓励与支持,使适应性的观念和行为不断得到强化。使用的主要技术有认知调整、行为指导、鼓励等(第五、六次来访)。5.跟进阶段。以支持、鼓励为主,目标是巩固、强化适应性的行为和积极的情绪。使用的主要技术是指导、鼓励、支持(第七、八次来访)。

  (四)咨询效果

  通过认知调整和充分的共情,该生逐渐改变了对外界人际关系的认知,能用积极乐观的思维去重新看待家庭和同学关系,并开始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咨询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案例启示

  该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强。本次案例,根据求助者自身的特点,采用适合她的方法,通过认知疗法及时调整来访者的不良认知,又通过留作业的方式巩固来访者的学习经验。此次案例表明留作业是比较好的治疗方法,通过制定合理的、适合学生特点的作业内容,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作业也可以协助咨询老师了解学生的日常心理活动和行为,为咨询提供内容。

  此外,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也是本次成功的前提和关键。

  美国心理学家经典梦境解析

  美国著名压力控制专家通过对我们常见的几种梦境的解析,揭示了一些典型性的梦境与现实的关联。

  梦境一:不停地坠落 我们常常在进入睡眠之后就开始梦见自己坠落。专家认为这是由清醒状态转入睡眠状态的感觉,因此这并不是真的在做梦,它不过是我们身体的物理反应,只是我们即将进入睡眠的大脑把它理解成梦而已。这样的梦境告诉我们,我们害怕即将面对或者已经不得不面对的困难处境。其实,你完全没有必要害怕你在梦中坠落到底,在现实生活中就有可能死亡的预示,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样的事例发生过。

  梦境之二:被人追赶 这类的梦境其实是大脑幻想的另一种自然反应,这样的梦境通常出现在REM睡眠阶段。这时你的身体其实已经麻痹了,我们的潜意识把这种麻痹转化为无助的感觉,就好像你不能逃脱追捕一样。有时,追赶你的人可以理解为你对别人的敌意或者别人对你的敌意;一旦你能辨别那些敌意究竟来自哪里,晚上就不会被这样的噩梦纠缠了。

  梦境之三:在天空中飞翔 一种比较科学的解释是:飞翔的梦反应了达尔文曾经提到过的“遗传记忆”,因为他认为我们的祖先是鸟。但可以肯定的是,做这样梦的人不会感觉郁闷。科学家解释说,这样的梦表达了做梦者解决自身问题的希望和能力。

  梦境之四:牙齿掉落 如果你做梦梦见你的牙齿掉落,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暗示,预示着你的生活将有大转机出现。牙齿掉落代表着人的奶牙脱落,在现实生活中就表现为从孩童时代到成人时代的转变。所以,这个梦境传递着成长与成熟的信息,也意味着你将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梦境之五:遭遇意外事故 这种梦境有时就代表着现实生活,出行时要格外小心。如果你梦见不幸的事故发生在你认识的人身上,这就表明你对那个人没有好感;相反如果你梦见那个人死了,就预示着那个人将交好运。

  梦境之六:与老朋友重逢 这种梦通常发生在你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或者两年之中,潜意识里,你渴望回到你以前熟悉的地方或者老朋友之中去。也有这样的例子:你可能梦见你孩童时代非常要好的朋友,这意味着你想忘却你现在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想寻求像少年时代那样朴实、忠诚的朋友。

  梦境之七:到处都是水 无论你的梦里出现的是宁静的湖水、潺潺的小溪,还是狂怒的河流、平静的海洋,这些梦中的水总是喻示着生命的精华,代表了精神的洗礼和重生。一旦你的生活变得复杂,你就有可能梦见自己遇水溺死;湖水象征着你想要尽快从烦乱的生活中挣脱出来,渴望过上宁静安稳的生活。洪水或者狂怒的江水喻示着你面临不能掌控的压力和局面。

  为什么我总是爱上坏男孩

  心理学里,有一个词叫做“原生家庭”,指的是我们出生、成长的那个家庭。那个家庭,可以是一个人的避风港湾,也可以是一个人心灵风波的始发站;可以解决一个人的问题,也可以制造一个有问题的人。成年后的我们,从性格特征、沟通方式、人际交往到情绪管理、人格发展和恋爱婚姻……无不留存着原生家庭所给予的“胎记”,或多或少地受着它的影响。

  所以,如果你愿意更多地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就请随着心理学家一起,分析一下你的“家庭DNA”--

  家庭DNA之二:

  为什么总是爱上坏男人

  吴真真的出现非常戏剧化:

  最初,来咨询的并不是她,而是她的男朋友,更确切地说,是情人,因为吴真真早在8年前就已经嫁为人妇。之所以叫做“男朋友”,是因为吴真真觉得,她和他之间的感情,就像初恋的孩子一样纯真。

  “男朋友”之所以来咨询,是因为他在自己的未婚妻和吴真真之间难以取舍。未婚妻与他相恋3年,感情上他愿意与她永结连理,但对吴真真,他却很不放心。

  “她是一个很会伤害自己的人,”男朋友说,“她从小得到的爱就不多,如果我也放弃她,真不知道她会怎么样!”

  接着来咨询的,是吴真真的丈夫。虽然他知道妻子有了婚外恋,但还是渴望挽救婚姻,因为他曾发誓要给妻子一辈子的幸福,以此来弥补她早年的不快乐。

  我见到吴真真,是在几个月后。她并不知道已经有两位男士先后为了与她有关的问题而来过。登记表格上“求询目标”一栏,吴真真写着:“改善自己消极悲观的性格”。

  让我将他们三个人联系到一起的,除了姓名以外,还有他们三人所描述的吴真真的童年生活,三个版本几乎一字不差,惊人的一致——

  家庭故事

  双胞胎姐弟的不同待遇

  吴真真的父亲是三代单传的独子,到她这一代,母亲幸运地生了一对双胞胎姐弟,不幸的是,吴真真是姐姐。之所以说“不幸”,是因为在这样的家庭里,吴真真似乎注定了要被所有人忽略。

  生于七十年代,物质条件远不如现在丰富,所以吴真真的童年记忆中,充满了匮乏感——没有多少好看的衣服,没有多少好吃的糖果,也没有多少好玩的玩具。然而,这样的匮乏并不是最让吴真真难过的,让她难过的,是爱和亲密的匮乏:大人们总是围着弟弟团团转,没有一个人关注到小小的她。7岁那年,有一天与妈妈单独出门拜访亲戚,她一路上都想开口要求妈妈抱一抱,可直到了亲戚家门口,她才鼓足勇气轻轻地拉了拉妈妈的衣角,用很小的声音对妈妈说出了心底的愿望。妈妈不耐烦地摆脱她的小手,很恼怒地说:“到都到了,抱什么抱!再说你都那么大了!”吴真真从此再也没有对妈妈提过任何要求。

  读小学了,吴真真非常努力,加上人长得娇小可爱,老师同学们很快就喜欢上了她。她幼小的心灵得到了一丝安慰,便开始想入非非,以为自己在家中的地位也会随之改善。她兴高采烈地捧了奖状回去给父母看,可父母只是开心一下,接着便会说:“你要多帮帮你弟弟,不要只顾着你自己!”

  吴真真说,也许就是从那时起,她的心底一直对弟弟“不怀好意”。她有意不给弟弟讲解习题,希望弟弟考零分,甚至还希望,弟弟得一场重病死掉……这样的想法吓坏了她自己,她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狠狠地揪自己的胳膊作为惩罚,就像惩罚一个杀人犯。她想,其实该死掉的人不是弟弟,而是她自己。

  “死”的想法一直萦绕在她的脑海里,无论她的成绩多么优秀,无论家庭以外的人怎么欣赏她,她动不动就会陷入一片绝望之中,找不到活着的价值和意义。

  总是爱上“坏男孩”

  高一开始,就有两个男孩子同时喜欢上了她。两个男孩正好是两个极端:一个非常完美、出色,一个则是老师眼里的“劣等生”。吴真真选择了后者。她说,那只是一个开始,以后的她也总是会为“问题男孩”而心动,不知道为什么。

  与“劣等生”的交往,一度让她的成绩出现下滑。妈妈采取了连打带骂的镇压措施,可是不但没有吓倒她,反而让她“愈挫愈勇”,打算与男孩一起离家出走。倒是男孩子害怕了,主动投降,而且“出卖”了她。吴真真伤心极了,发现除了成绩是自己的以外,其他什么都“靠不住”。于是她更加拼命地读书,并且一举中榜,考入理想的大学。

  大学里,吴真真的成绩仍然是最棒的,而她身边的男孩子,也依然是一红一白两个极端。吴真真选择与“问题男孩”恋爱,但却选择了与没有问题的男孩结婚——现在的先生是她大学同学,非常稳重可靠,对她更是一往情深、忠贞不二。

  吴真真说:“到现在,我也认为自己结婚的选择是没有错的,那是我做的最理性的事情。可是,我快乐不起来。我对自己拥有的一切都很悲观,觉得生活太‘正常’,不是我想要的!”

  家庭DNA分析:

  被遗弃的“心灵孤儿”

  经历了与母体的分离,婴儿的内心会有一种潜在的焦虑,需要强有力的爱来抚平;而“爱”,在这个时候更多地需要通过肌肤接触来传递。所以,抚摸和拥抱对婴儿的成长至关重要,如果缺乏,婴儿的焦虑就会一直延续到成年。吴真真的内心其实一直躲藏着一个被遗弃的“孤儿”形象。

  “客体关系”的不良

  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与外界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其中,对我们产生最重要影响的那种关系,被心理学家称为“客体关系”。如果这段关系无法良好建立和维持,对于自身的存在价值就会产生怀疑。吴真真的重要客体是妈妈,可妈妈却冷漠地对待她内心的需求,因而,成年后的她即使在最亲密的关系中,也感觉到强烈的不安和担忧。

  妒恨和自责的冲突

  “弟弟”在吴真真的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他的存在直接威胁到吴真真的欲望满足,所以幼小的吴真真对他又恨又妒;另一方面,他又是吴真真最亲近的一个人,令她在妒恨的同时,产生罪恶和自责,无法接纳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几种情绪造成了强烈的心灵冲突,而她解决这种冲突的惟一办法,是“自我毁灭”——包括死亡的念头、不断寻找“问题男孩”来自我伤害。

  处方:

  丢掉妈妈的“态度”:吴真真一直很悲观、不愉快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呢?在这里——她不喜欢妈妈对待她的方式,可她却在用妈妈对待她的方式来对待自己,比如排斥和拒绝自己脆弱的、需要爱的一面。所以现在虽然她母亲已经不与她生活在一起了,但她却把她的态度“留”了下来!所以,很多以为已经成为“过去”的往事,却可能恰恰是影响着我们现在心情的重要原因。因此,想要改善现在,不妨从过去入手,诸如与妈妈有一次彻底的交流或给妈妈写一封信,一起来揭开童年的伤疤。

  自信心是最好的良药:最好的方法是给童年的自己写一封信,告诉她已经能够理解她、接纳她、爱她……与童年的自己一起分享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童年的自己其实不全是被“歧视”,还有许多的欢乐是自己忽视了的,因为自己才是自己最忠实的心灵伙伴,所以一定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自信心是最好的良药。

  心理学里,有一个词叫做“原生家庭”,指的是我们出生、成长的那个家庭。那个家庭,可以是一个人的避风港湾,也可以是一个人心灵风波的始发站;可以解决一个人的问题,也可以制造一个有问题的人。成年后的我们,从性格特征、沟通方式、人际交往到情绪管理、人格发展和恋爱婚姻……无不留存着原生家庭所给予的“胎记”,或多或少地受着它的影响。

  所以,如果你愿意更多地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就请随着心理学家一起,分析一下你的“家庭DNA”--

  家庭DNA之二:

  为什么总是爱上坏男人

  吴真真的出现非常戏剧化:

  最初,来咨询的并不是她,而是她的男朋友,更确切地说,是情人,因为吴真真早在8年前就已经嫁为人妇。之所以叫做“男朋友”,是因为吴真真觉得,她和他之间的感情,就像初恋的孩子一样纯真。

  “男朋友”之所以来咨询,是因为他在自己的未婚妻和吴真真之间难以取舍。未婚妻与他相恋3年,感情上他愿意与她永结连理,但对吴真真,他却很不放心。

  “她是一个很会伤害自己的人,”男朋友说,“她从小得到的爱就不多,如果我也放弃她,真不知道她会怎么样!”

  接着来咨询的,是吴真真的丈夫。虽然他知道妻子有了婚外恋,但还是渴望挽救婚姻,因为他曾发誓要给妻子一辈子的幸福,以此来弥补她早年的不快乐。

  我见到吴真真,是在几个月后。她并不知道已经有两位男士先后为了与她有关的问题而来过。登记表格上“求询目标”一栏,吴真真写着:“改善自己消极悲观的性格”。

  让我将他们三个人联系到一起的,除了姓名以外,还有他们三人所描述的吴真真的童年生活,三个版本几乎一字不差,惊人的一致——

  家庭故事:

  双胞胎姐弟的不同待遇

  吴真真的父亲是三代单传的独子,到她这一代,母亲幸运地生了一对双胞胎姐弟,不幸的是,吴真真是姐姐。之所以说“不幸”,是因为在这样的家庭里,吴真真似乎注定了要被所有人忽略。

  生于七十年代,物质条件远不如现在丰富,所以吴真真的童年记忆中,充满了匮乏感——没有多少好看的衣服,没有多少好吃的糖果,也没有多少好玩的玩具。然而,这样的匮乏并不是最让吴真真难过的,让她难过的,是爱和亲密的匮乏:大人们总是围着弟弟团团转,没有一个人关注到小小的她。7岁那年,有一天与妈妈单独出门拜访亲戚,她一路上都想开口要求妈妈抱一抱,可直到了亲戚家门口,她才鼓足勇气轻轻地拉了拉妈妈的衣角,用很小的声音对妈妈说出了心底的愿望。妈妈不耐烦地摆脱她的小手,很恼怒地说:“到都到了,抱什么抱!再说你都那么大了!”吴真真从此再也没有对妈妈提过任何要求。

  读小学了,吴真真非常努力,加上人长得娇小可爱,老师同学们很快就喜欢上了她。她幼小的心灵得到了一丝安慰,便开始想入非非,以为自己在家中的地位也会随之改善。她兴高采烈地捧了奖状回去给父母看,可父母只是开心一下,接着便会说:“你要多帮帮你弟弟,不要只顾着你自己!”

  吴真真说,也许就是从那时起,她的心底一直对弟弟“不怀好意”。她有意不给弟弟讲解习题,希望弟弟考零分,甚至还希望,弟弟得一场重病死掉……这样的想法吓坏了她自己,她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狠狠地揪自己的胳膊作为惩罚,就像惩罚一个杀人犯。她想,其实该死掉的人不是弟弟,而是她自己。

  “死”的想法一直萦绕在她的脑海里,无论她的成绩多么优秀,无论家庭以外的人怎么欣赏她,她动不动就会陷入一片绝望之中,找不到活着的价值和意义。

  总是爱上“坏男孩”

  高一开始,就有两个男孩子同时喜欢上了她。两个男孩正好是两个极端:一个非常完美、出色,一个则是老师眼里的“劣等生”。吴真真选择了后者。她说,那只是一个开始,以后的她也总是会为“问题男孩”而心动,不知道为什么。

  与“劣等生”的交往,一度让她的成绩出现下滑。妈妈采取了连打带骂的镇压措施,可是不但没有吓倒她,反而让她“愈挫愈勇”,打算与男孩一起离家出走。倒是男孩子害怕了,主动投降,而且“出卖”了她。吴真真伤心极了,发现除了成绩是自己的以外,其他什么都“靠不住”。于是她更加拼命地读书,并且一举中榜,考入理想的大学。

  大学里,吴真真的成绩仍然是最棒的,而她身边的男孩子,也依然是一红一白两个极端。吴真真选择与“问题男孩”恋爱,但却选择了与没有问题的男孩结婚——现在的先生是她大学同学,非常稳重可靠,对她更是一往情深、忠贞不二。

  吴真真说:“到现在,我也认为自己结婚的选择是没有错的,那是我做的最理性的事情。可是,我快乐不起来。我对自己拥有的一切都很悲观,觉得生活太‘正常’,不是我想要的!”

  家庭DNA分析:

  被遗弃的“心灵孤儿”

  经历了与母体的分离,婴儿的内心会有一种潜在的焦虑,需要强有力的爱来抚平;而“爱”,在这个时候更多地需要通过肌肤接触来传递。所以,抚摸和拥抱对婴儿的成长至关重要,如果缺乏,婴儿的焦虑就会一直延续到成年。吴真真的内心其实一直躲藏着一个被遗弃的“孤儿”形象。

  “客体关系”的不良

  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与外界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其中,对我们产生最重要影响的那种关系,被心理学家称为“客体关系”。如果这段关系无法良好建立和维持,对于自身的存在价值就会产生怀疑。吴真真的重要客体是妈妈,可妈妈却冷漠地对待她内心的需求,因而,成年后的她即使在最亲密的关系中,也感觉到强烈的不安和担忧。

  妒恨和自责的冲突

  “弟弟”在吴真真的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他的存在直接威胁到吴真真的欲望满足,所以幼小的吴真真对他又恨又妒;另一方面,他又是吴真真最亲近的一个人,令她在妒恨的同时,产生罪恶和自责,无法接纳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几种情绪造成了强烈的心灵冲突,而她解决这种冲突的惟一办法,是“自我毁灭”——包括死亡的念头、不断寻找“问题男孩”来自我伤害。

  处方:

  丢掉妈妈的“态度”:吴真真一直很悲观、不愉快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呢?在这里——她不喜欢妈妈对待她的方式,可她却在用妈妈对待她的方式来对待自己,比如排斥和拒绝自己脆弱的、需要爱的一面。所以现在虽然她母亲已经不与她生活在一起了,但她却把她的态度“留”了下来!所以,很多以为已经成为“过去”的往事,却可能恰恰是影响着我们现在心情的重要原因。因此,想要改善现在,不妨从过去入手,诸如与妈妈有一次彻底的交流或给妈妈写一封信,一起来揭开童年的伤疤。

  自信心是最好的良药:最好的方法是给童年的自己写一封信,告诉她已经能够理解她、接纳她、爱她……与童年的自己一起分享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童年的自己其实不全是被“歧视”,还有许多的'欢乐是自己忽视了的,因为自己才是自己最忠实的心灵伙伴,所以一定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自信心是最好的良药。

  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分析

  青少年犯罪率越来越高了,是什么导致青少年走犯罪的道路呢?下面我们一起通过案例分析来了解青少年犯罪背后的心理。

  案例:

  PK少年唐亮自认为是网络游戏高手,但是自从在虚拟世界中遭遇另外一位游戏玩家,唐亮被对方杀死23次以后,分不清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他,决定采取一种特殊的报复方式,一起悲惨的网络血案由此发生。通过现场勘察和对目击者刘洵进行询问,警方初步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四个年轻人,并且其中有人与死者古世龙相识,犯罪动机很可能是报复杀人。

  那么古世龙与这四个年轻人到底有什么过节儿呢?唐亮和古世龙是在网络游戏中认识的朋友,但由于古世龙在网络中杀死了唐亮的朋友和抢了唐亮在游戏中的老婆,两人在游戏中多次厮杀,唐亮总是失败。终于,在被古世龙在网络游戏中杀死23次之后,唐亮决定叫上几个平时一起玩网络游戏的兄弟,去找到现实当中的古世龙,好好教训他一顿。一场虚拟世界里的厮杀终于演变成了一场现实当中的厮杀,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在真实的世界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上一篇:疼的伤感故事 下一篇:会疼的青春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