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灵寿的民间故事

时间:2021-08-31

  灵寿民间故事篇一

  提起同下村,全县闻名。但追问起“同下”村名的由来,传说却不一致。

  那么,同下为什么取名叫“同下”呢?其中一个有意义的传说要追溯到一千九百年前的西汉时期。相传当时的同下叫“打鱼庄”,村上只有七八户人家,常年依靠打鱼为生。汉室外戚王莽叛乱夺取了西汉,皇族后裔刘秀为恢复刘氏江山,同王莽展开了殊死决战,由于寡不敌众,被王莽军队打得溃不成军。公元22年的冬季,王莽追击刘秀至滹沱河北岸。北风呼啸,河水冰凉,前有白浪滔滔的河水拦路,后有数十万王莽追军,怎么办?刘秀下令强渡。士兵怕冷,几次下水又后退上岸。见到这种情况,刘秀下令:“同下,全军将官一律不准骑马搭船,要和士兵一同下水渡河。”刘秀第一个下马跳入水中。在刘秀的带领下,全军将士一同强渡。当王莽军队赶到时,全军已经顺利过河。后来,刘秀几经周折,保存和壮大了自己势力,公元23年同绿林军兵合一处,直捣长安,杀死王莽,于公元25年建立了东汉。后来,打鱼庄的人们为纪念刘秀身先士卒的精神,改“打鱼庄”为“同下村”。

灵寿民间故事篇二

  纪信台名扬灵寿周围几百里,甚至连北京人也知道。相传在很早以前,有一个居住在纪信台下的商人到北京去行商,走到北京的一个地方,碰到了一个老者。老者问商人是哪里人,商人回答说是河北灵寿人。老者惊讶万分,说:“听说灵寿有一个纪信台方圆几百里,到达台顶之时,还得歇上几歇?”商人说:“台并不像你所说的那样高大,但是也确有名气。”老者便对商人说:“我这里有一封信,请你送到纪信台上,到那里后,台前有一个碾子,你围着碾子顺转三圈,倒转三圈,门就开了。当门开后,你说明来意,把信交给他们,定有酬谢。”商人按照老者的意思做了,果然门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个童子问:“先生有何事?”商人说明来意,把信交给了童子。童子接过信说:“请稍等。”童子再出来的时候,说了声:“先生,请进,我家主人有请。”商人跟着童子进了庙门,只见殿堂上明灯高悬,护卫列立两旁,坐在中间的人见商人走了进来,笑道:“先生请坐,你这封信可帮了我的大忙了。”说完摆上酒宴,喝起酒来。临走问商人需要什么,商人说自己是卖豆腐的,生活倒也过得去。台上的主人说:“既然是卖豆腐的就给你点豆吧。”说完命人把一碗豆给了商人。商人用衣服包着,心里说:“我做豆腐的不缺这点豆。”他刚走出门便把豆子撒了一地,等他快回家的时候,摸着身上还剩着一粒豆,拿出来一看,是一粒金豆子。商人回去找豆,一粒也不见了,原来的门也无影无踪了,他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