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2)

时间:2021-08-31

三、语言平易,深衷浅貌,语短情长。

  在语言方面,古代诗论家有过许多精辟的见解。“《古诗十九首》不作艰深之语,无冷僻之词,而是用最明白晓畅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浅浅寄言,深深道款,用意曲尽而造语新警, 从而形成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 [5]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指出:“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6] 明代的谢榛也认为《古诗十九首》“格古调高,句平意远,不尚难字,而自然过人矣”,“平平道出,且无用工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略不作意。”[7]《古诗十九首》诗中没有刻意雕琢的华丽词句,外貌看似平淡,但仔细咀嚼斟酌,就知道这些好像陈年醇酒,其味无穷,犹如顺口说来。浅近而不浅薄,通俗而不庸俗,似乎从肺腑中自然流淌出来,十分自然。

  

  如:《行行重行行》(之一)中,前两句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简单的文字,平浅的句子,表面看来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但细心分析,就会发现写得思绪千里,柔肠百转。首句“行行”动词重叠,使得诗歌形象处在连续的动态之中,暗示路途漫长,再一重复,“行行”、“行行”表示路途更加漫长而遥远,有走不尽的意思。说明“生别离”的缘由;表明相去之远、相别之久;暗示游宦或游学的无果而终;预示了会面的虚无和缥缈。“与君生别离”的“生”字,表明不应当别离而生生别离,这对于女主人公心灵上的伤痕,深锐刺痛,不难想见。最后两句“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表现了诗人的无奈、愁闷,只得搁下这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而给以恋人贴切的安慰和深长的祝愿,自然流露出这种相亲相爱、始终不渝的真挚情感。

  再如《去者日以疏》(之十四):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古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全诗都用质朴自然的文字从容地写来,短短十句,就给我们营造出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境界。拿中间的写景来说,除了“白杨”两句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其余全用白描,其新旧之感、肃杀之气,全从客观物象中自然流露出来。日月随波,世事不常,以倏忽有限之生命竟有无法摆脱之羁绊,虽欲回归故里得享天伦,奈何“欲归道无因”。最后一句,平平静静,但感情之复杂,心情之沉痛,直使人惨然变色。

  平易自然的语言,给予人们亲切、明朗、纯朴的感觉。说到语言的平易清新、一字千金,《十九首》中处处可见,如:“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孟冬寒气至》之十七)“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客从远方来》之十八)这些句子,不掺杂任何扭捏做作,完全用一种清新简练的叙事口吻,好像诗人跟读者面对面谈话。而且,诗人的感情表露的那么坦率、单纯、明朗,完全没有装模作样,藏头露尾的`形貌。

  其他诗中,《青青陵上柏》(之三)中“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今日良辰会》(之四)中“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 、《生年不满百》(之十五)中“生年不满百,常怀干岁忧”、《驱车上东门》(之十三)中“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等等,来形容人生短暂、岁月易逝,贴切形象,用语精警。《凛凛岁云暮》中的“眄睐”、“引领”;《明月何皎皎》中的“徘徊”、“彷徨”等词语,不仅描绘出人物外部动作,而且深刻地揭示出人物内心的感伤与失落,这样的抒情,用平易浅析、自然流畅的语言道出极深厚含蓄的感情,浑然天成,不着痕迹。

四、巧用叠词,准确和谐,生动传神。

  《古诗十九首》在语言上的另一特色是叠词的运用。《文心雕龙》云:“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8]顾炎武说“诗用叠字最难”,但《古诗十九首》中有十三首用叠字三十一处,共用了二十一個叠字。分别如下:

  行行——副 词,形容行走不止的样子;

  青青——形容词,形容草木葱茏;

  郁郁——形容词,形容草木茂盛;

  盈盈——形容词,同“嬴”,美好的样子;

  皎皎——形容词,明亮之意;

  娥娥——形容词,古代秦、晋形容美貌之词;

  纤纤——形容词,纤细美丽的样子;

  磊磊——形容词,层层叠叠的样子;

  戚戚——形容词,忧愁悲哀的样子;

  浩浩——形容词,水流一般;

  历历——形容词,远远分布的样子;

  冉冉——形容词,柔弱垂下的样子;

  悠悠——形容词,远远的、悠远的样子;

  迢迢——形容词,远貌;

  札札——摹声词,机杼声以及类似的声音;

  脉脉——形容词,含情相望的样子;

  茫茫——形容词,草木弥远、茂盛的样子;

  萧萧——摹声词,风声或风吹树叶的声音;

  杳杳——形容词,幽暗的样子;

  凛凛——形容词,寒冷的样子;

  区区——名 词,表达爱意。

  《古诗十九首》用叠字状声的只有三处,状色、状情的各有五处,状貌的最多有十八处,使用叠字最集中也最成功的是《青青河畔草》(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全诗十句,开始就连用六个叠词,贴切而生动地描绘了欣欣向荣的环境,刻画了少妇的风姿神态。读起来琅琅上口,令人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极具音韵美。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誉为“一连六句,皆用叠字,令人必以为句法重复之甚,古诗正当不以此论也。”“青青”与“郁郁”,同是形容植物的生机茂盛,但“青青”重在色调,“郁郁”兼重意态。柳丝堆烟,方有“郁郁”之感,河边草色,伸展而去,是难成“郁郁”之态的,而如仅以“青青”状柳,亦不足尽其意态。“盈盈”、“ 皎皎”,都是写美人的风姿,而“盈盈”重在体态,“皎皎”重在风采,由盈盈而皎皎,才有如同明月从云层中步出那般由隐绰到不鲜的感觉。“娥娥”与“纤纤”同是写其容色,而“娥娥”是全身整体的赞美,“纤纤”是身体细部的刻划。六个叠字无一不切,由外围而中心,由总体而局部,由朦胧而清晰,烘托刻画了楼上女子尽善尽美的形象。正是因为五言诗人们对生活有着深切的体察和感受,词汇的提炼和选择才显得如此精当、贴切,不见雕琢之痕。

  六个叠字的音调谐和动听,富于自然美、变化美。六个叠词声、形两方面的结合,在叠词的单调中赋予了一种丰富的错落变化,使诗作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生动传神,出神入化的描绘出女主人公孤独而耀目的形象,寂寞而烦扰的心声。

  此外,《迢迢牵牛星》(之十)在叠字的运用上也不遑少让。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是星的距离,特别遥远,“皎皎”是星的颜色,明亮清新,“纤纤”是手的形状,修长细嫩,“札札”是机的声音,“盈盈”是水的形态,清盈透彻,“脉脉”是人的神情。词性不同,用法各异,但其自然生动,不可移易,使感情表达得更真切、深刻。音节铿锵和谐,具有悠扬的音乐美,鲜明的形象性和充沛的感染力。《青青陵上柏》(之三)“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也是一佳例,自然生动,松柏之青葱可人,涧石之层层叠叠可见。这些叠字运用得非常高超,毫不给人呆板造作之感,自然妥帖,轻松流利,复而不厌。

  东汉末年的动乱时局,成就了震撼人心的《古诗十九首》。它是我国由“言志”(叙事)向“缘情”(抒情)转变的伊始;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比兴手法,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后世作家模拟的典范;它让五言诗走向成熟,成为主流文学,为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注释:

  [1]陆时雍.《古时镜》.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10页

  [2]钟嵘.《诗品·古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17页.

  [3]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见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9页.

  [4]刘跃进.《赋到沧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5页.

  [5]王瑶.《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77页.

  [6][7]谢榛.《四溟诗话》.见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55页.浅析《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8]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出处同[2].

参考文献:

  1、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一)》.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2、邓乔彬.《浅析古诗十九首的美学思想》.见《文艺理论研究》.1983年第2期

  3、赵昌平.《建安诗歌与古诗十九首》.见《江淮论坛》.1984年第3期。

  4、赵敏俐.《论汉代文人五言诗的艺术特征》.见《文学遗产》.1995年第2期。

  5、王建华.《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见《西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6、张庚.《古诗十九首解》.见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相关文章:

1.论陆游词的艺术特色

2.论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3.论陆游诗歌的艺术特色

4.浅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5.论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

6.古诗十九首

7.论王昌龄送别诗的艺术特色

8.古诗十九首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