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北京故居简介(2)

时间:2021-08-31

  银杏树

  郭沫若亲手种的“妈妈树”与主人心有灵犀 郭沫若喜欢这座院子,直到现在,我们走在里面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喜欢。进了院门往左一拐,首先就能看

  见一株漂亮的银杏树,这是郭先生的“妈妈树”。其实这里满院都能看见银杏树,到了秋天,金黄灿灿的树叶在枝头迎着秋阳散射出柔和温暖的光芒。郭沫若喜欢银杏树,因为他觉得银杏的树干端正挺劲、独立不倚,它美,却美得低调。那为什么“妈妈树”最特别呢?因为它有着不寻常的故事。那是1954年的春天,女主人于立群患了重病需要去外地治疗,在她离开北京的第二天,郭老带着孩子们从西郊大觉寺移回一棵只有手腕粗细的银杏树苗,种在大院胡同5号院里。郭老为它起了“妈妈树”这个名字,寓有“孩子们少不了妈妈”的深意,希望妻子顽强地经受住疾病的磨难,早些回到孩子们和自己身边来。后来搬家,郭老也把树移植到了居住的四合院里。

  1979年2月,郭老逝世未满一年,身体一直虚弱的于立群老人不幸也相继病故。第二年,“妈妈树”仿佛知道主人去世,决心要随他们而去一般,大病一场,濒临枯槁,树皮整片整片地暴裂,缓了好几年,又渐渐生出新树皮来。想不到10年后竟然又遭劫难,在一场暴风雨里被刮断了主枝,但其生机依然不减。镇馆之宝

  郭沫若故居中客厅、办公室、卧房几间屋子参观者只能隔窗参观。里面的摆设和陈列与郭沫若生活在这里时一模一样。

  客厅,沙发呈马蹄形排列。郭沫若习惯坐的位置是钢琴前的单人沙发,这是因为他双耳几近失聪,左耳借助助听器,功能略好一些,客人就坐在他的左侧。沙发后面的背景是中国著名山水大师傅抱石的巨作,写郭老游九龙渊诗意:远处云山相吻,近处瀑布飞泻。下端山石之上站立着几个人物,那不是古代的游客,而是特意绘制的郭沫若和画家自己在同行。在这幅丈二山水的下面,主人陈列了几方他所喜欢的石头,造型自然各显神韵。郭老曾有诗自述说:“我亦爱石人,爱石之性坚,纵使遭磨砻,以方寓于圆。”窗台上钟的指针标示着郭沫若去世的时刻:下午四点二十分。

  郭老的办公室跟客厅东面相接。在办公室里,郭沫若常用的办公桌上,台历翻开在他去世的日子;他常用的助听器、茶碗还放在他手能够得到的地方;他用蝇头小楷抄录的儿子的日记仍整齐地摞在桌上,那是他对儿子们的纪念,因为他有两个儿子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不幸去世了。毛泽东手书《西江月·井冈山》和于立群录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分别挂在两侧墙上。南窗下面对面放着两张书桌,主人常用的是东边那张。黑电木的墨盒,北京牌的蓝黑墨水,普通的极品狼毫……郭沫若就是利用这些最平常的文具在他的晚年完成了关于《兰亭序》真伪的论辨,以及著作《李白杜甫》、《出土文物二三事》,还有他去世之后成集的《东风第一枝》和平生最后一部译作《英诗译稿》。

  办公室东边的小门通向卧室,这是东耳房。卧室整洁俭朴。装有百纳本的《二十四史》黑色书柜,伴着一张棕绷床,绿格子的床单使小屋里的空气格外宁静。床边摆放着郭沫若常穿的“内联升”圆口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