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郭沫若

时间:2021-08-31

  历史的车辙注定停留在这片土地,乐山,相传有近3000年的历史,这是座透着浓浓古味的名城,谈笑间。不禁让人心生敬意。乐山,注定是精彩的。在宋代,这里有出类拔萃的人物苏家父子,近代,嘉州山水又孕育出了郭沫若这样的大文豪。

  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话“在20世纪中国文化的版图上,鲁迅思最深,郭沫若才最高,钱钟书学最高。”的确,郭沫若是属于中国新诗的奠基人。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沫若二字,得之于家乡乐山的水,沫水是古名流经沙湾的大渡河,若水是青衣江,水是有灵气的“智者乐水”郭沫若无疑也是聪慧的。乐山因郭沫若而闻名,郭沫若也因乐山而更精彩。在乐山人们为了谨记这位大豪,有以沫若二字命名的沫若广场,这里郭沫若的雕像静静的看着大渡河的夕阳晚霞,在这里,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和谐。还有为纪念沫若的博物馆,在这里,一草一木都张显了文人与之不同的审美情趣,沫若的故居为一楼一底的三合庭院,环廊相接,奇花异草,阵阵幽香。也许正是在这种怡人的环境里,沫若有了一篇篇佳作,这也奠定了他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我觉得沫若也是一位诗人,代有那份豪情与洒脱,他爱游历,像一位行人,郭沫若一生游历无数,他一生到过泰山数次,与泰山结下了不解之缘,1961年5月,时年69岁的郭沫若老先生携妻子于立群徒步登上泰山,并写下了“泰山不算高,只像天下小,遂使仲尼娇”。的感悟。同时,沫若也是为热心肠,据说他在普陀山改对联救少女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吧!那位少女是幸运的她遇上的是郭老先生而不是别人。虽然高考落榜曾一度还想“魂归普陀山”,但是郭老耐心的开导她,使她认识到自己思想的幼稚,少女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她知道眼前这位老人是郭沫若后,激动的表示自己要永记教诲,并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进。是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二百秦关终届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