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鹭鸶》赏析(2)

时间:2021-08-31

  它的姿态也美丽之极。清水田里几只站着钓鱼,那水田就成了一个有人特意打制的镜框,鹭鸶站立在水田里,就是天地间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无比美好的画。晴天的清晨,它高高在站在树顶,迎着风儿悠然地站立。有人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的是在望哨吗?郭沫若自然认为它不是在望哨。那么,鹭鸶站在树顶,是在干什么呢?

  一个学生说,鹭鸶站在树顶,一是在欣赏田野里美丽的风景,二是觉得这样站着很舒服自在,三嘛,是可以看到有没有人用枪对准它想打它。我笑笑说,前二种倒还符合“悠然”的意境,第三种,便怕要有些紧张了。于是有人补充,说还可以四处寻找一下食物和目标啊!这也还可以“悠然”些吧。“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心里几多恬适自在!想像一下悠然而立在枝头的鹭鸶,顺着风吹来的方向,自在地梳理自己的羽毛,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意境呢?所以我说,追求理想,与顺应自然,一样的美好。

  鹭鸶不会唱歌,似乎是真的美中不足。但是,郭沫若却说,“鹭鸶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郭沫若甚至不愿意将鹭鸶比作一首歌,他心里的鹭鸶,实在应该是一首“诗”。因为有些歌是那么雄壮有力,而且,大多数人都一学就会,张口就来,可这诗,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出来的!爱它,便爱它的全部,它的所有。这鹭鸶,也未免太完美了些。就如孩子总是自己的好,如情人眼中出西施,即使是别人眼中的缺点,也成优点了。

  所以,郭沫若忍不住再次强调说,鹭鸶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想像一下,要是一个走在路上的姑娘,被人赞美她是一首诗,我们想像一下,她应该是怎么样的呢?漂亮的容貌?迷离的眼神?飘动的长发?魔鬼般的身材?迷人的笑容?悦耳的声音?应该,还有从内心散发出的一种内在的气质……可这样的美丽,要想遇上真的好难。即使遇上了,却没有郭沫若这般美好的心境,这样懂得欣赏的人,仍是不能感受到那种美的存在啊。  我发现有一个女孩子,一直用她那大大的眼睛盯着我,偶尔会露出那种很向往的美丽的笑容,我想她应该是在想像着这诗一样的鹭鸶吧!或者,她也向往自己能成为一个像鹭鸶一样,成为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其实啊,鹭鸶就是白鹭,你也常见它的,对吧?你也和郭沫若一样领略到了它诗一样的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