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与世界语者乐嘉煊的友情(2)

时间:2021-08-31

  乐嘉煊没有辜负郭沫若对他的关怀,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热爱的对外宣传抗日救国的特殊战场,实现了他用世界语报国的宿愿。他与并肩战斗的世界语者的朋友们创办了世界语刊物《中国报道》,他们原在上海一度创办后来停刊的世界语刊物《中国怒吼》,如今又改名复刊。世界语刊物《中国报道》杂志,每半月出版一次,发行四十个国家,大力宣传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真实情况,从而赢得了国际进步组织和各国人民的同情与支持。他们对外的国际宣传工作,多次得到了周恩来和郭沫若的赞扬。

  1939年4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迁移到重庆。转年的6月,第三厅改组为文化工作委员会。乐嘉煊很珍惜他在郭沫若身边工作的岁月,他常常将自己所翻译的原稿让郭沫若来审核,郭沫若也从不拒绝。郭沫若鼓励他“多努力、多翻译、多创作”。乐嘉煊的刻苦和勤奋得到了郭沫若的欣赏和信赖,为此他极力推荐乐嘉煊主持文委会的财务工作。当时抗战物资匮乏,财金困紧,文委会需要一个善于理财可靠的人来掌管“钱财”,郭沫若想到了乐嘉煊,他又与周恩来协商此事。开头,乐嘉煊对此是踌躇的,担心自己不能胜任此重担。后来经周恩来的劝说,他就不再犹豫,毅然服从郭沫若的安排。乐嘉煊兼任了文委会的财务“大管家”,掌管了文委会的钱财。“他能承担负起重任吗”?文委会里也有些人为此担心。

  有些人担忧是有根据的:“乐嘉煊很贫困、很缺钱。”当时乐嘉煊离开上海时,他的妻子仇瑞隶正怀孕,带着年龄尚幼的四个儿女,在上海贫民区靠亲友接济苦苦度日。为此,乐嘉煊心里常常愧疚和无奈。后来使乐嘉煊欣慰的是1941年,他的15岁长子美新被世界语朋友带到苏北,参加了新四军。他妻子仇瑞隶携长女美素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苏中根据地。手里虽掌管文委会财务的乐嘉煊,却不乱花一分钱,账目清清楚楚。因而得到了同志们的好评,颇为周恩来和郭沫若的赞赏。郭沫若要给他困难补助,可他坚决不要。为此周恩来赞誉郭沫若慧眼识宝,用人有方。乐嘉煊没有辜负郭沫若的期望和厚爱,他这个文委会“红色大管家”干得很有起色,成了郭沫若身边最得力的助手。从此,俩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1943年10月1日,在文化工作委员会成立三周年庆祝会上,豪情奔放的诗人郭沫若诗兴大发,当场挥毫书赠乐嘉煊一个条幅,上面写着一首五绝诗:

  大礼天同节,典型数所生,槁枯终不舍,情谊见精诚。从这首诗可以看出郭沫若对乐嘉煊的器重和勉励,诗中概括了郭沫若与青年世界语者乐嘉煊在抗战中的一段真诚的革命友谊。

  1946年初,乐嘉煊告别了他眷恋战斗过的重庆,告别了与他相处8个春秋并给他真诚扶持的郭沫若,随军调小组赴南京,后又进入了江苏淮阴解放区。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乐嘉煊的心中始终铭记着郭沫若对他的教诲和勉励,虽然他身体越来越差,他却仍在孜孜不倦地耕耘,将毛泽东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译成世界语。此世界语版本的毛泽东著作,是介绍到国外最早的毛泽东著作外语书籍,填补了东方中国近代翻译史中的空白,青年翻译家乐嘉煊的名字永远铭记在国际世界语运动的史册。

  乐嘉煊把郭沫若赠给他的诗视为珍宝,在后来随军转战苏北和山东,他都一直随身携带,直到1950年3月15日,他不幸病逝于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