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炉中煤》教案(人教版)

时间:2021-08-31

  【教学目标】

  1.领会作品所抒发的火热的爱国热情

  2.了解诗歌通过艺术形象抒情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

  1.象征手法的运用

  2.热情洋溢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诗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赏析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郭沫若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诗人,20年代初诗人寓居日本,正值国内“五四运动”蓬勃发展之时,诗人看到新生的祖国,正象一位年青的女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人这首诗——《炉中煤》。

  二、 第一节赏析

  1、深入理解“炉中煤”和“年青的女郎”两个比喻的意义。

  炉中煤是作者自喻,“年青的女郎”比作祖国。为什么作这样的比喻?这样

  比喻有什么好处?

  明确:因为本诗表现的是“眷念祖国的情绪”,而“炉中煤”的形象特征是火红、炽热、旺盛、熊熊燃烧,这与诗人对祖国感情的热烈、深切是一致的;“炉中煤”还具有为人奉献火与热,将自己燃烧成灰,殒身不恤的献身精神,可以形象表现诗人为了祖国在“五四”之后所呈现的新气象的认识,就像一位青春焕发的“年青女郎”而不是我们通常比作的母亲,从抒情的角度讲,更易于抒发炽烈、奔放的情感。作品中的“炉中煤”和“年青的女郎”,虽然构不成生活中恋人的关系,但从精神实质上讲,同样是在奉献一颗滚烫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