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郭沫若晚年的文学思想(2)

时间:2021-08-31

  三、感叹李白:“矛盾性格”

  面对李白之“穷相”遭贬,郭沫若的心无法平静,他对李白的“矛盾性格”再做感叹:“李白的性格是相当矛盾的,他有时表现得清高,仿佛颇有浮云富贵、粪土王侯的气概,但他对于都门生活乃至宫廷侍从生活却又十分留恋。”[3]

  这种“矛盾性格”不也是郭沫若的“矛盾性格”?!一方面是寂寞与牢骚,向往平民(如《郭沫若书信集》下册,162页中郭沫若说:“晚年只想找个小小的清静的角落,安下心来好好读些书,约几个好朋友谈谈心,度此余生”);另一方面则又“革命热情也,我亦受制甘”,对革命事业与文化工作眷恋不已。

  李白孤独无援,曾向独狐明求情,郭沫若为此而抨击李白道:“把独狐明比为信凌君,把自己比为侯嬴。希望独狐明重回青顾,挽救自己的失脚。单从诗面看来,李白与独狐明之间的'青云之交',事实上是标准的势利之交,正如李白自己慨叹过的'前门长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

  然后李白却不惜低首下心地向这样的人请求援手。这是李白的又一面。”这固然是李白的软弱和没有出息,但这不也是他郭沫若自己的某种写照?!“文革”伊始,郭沫若赋诗赞颂过江青,讨好过康生,不就是李白的这种“又一面”再现?!这是李白的“寒酸”,也是郭沫若的“寒酸”[4]。

  在《李白与杜甫》这部书中,郭沫若几处谈到过“骨气”问题。如果不是“自谴”,如果不是看到了别人的“软弱”和自己的“无骨气”,他何以如此再三谈及别人的“骨气”问题?郭沫若说:“政权操在奸相李林甫手里。李林甫为了巩固自己的相位,凡是稍有骨气的人都受到他的排斥和杀害。左相李适之,‘酒中八仙’之一人,因与李林甫抵触被贬,终于被胁自杀。凡与李适之接近的人差不多都被贬斥,甚至被杖杀。如李白与杜甫所推崇过的李邕(北海)便是被杖杀者之一。”(《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四卷,254页)。

  郭沫若这段话中虽然没有大谈李白的“骨气”的问题,但这样一个扼杀“骨气”的社会政治背景,怎让人不去联想有骨气者生存的艰难。有“骨气”的李适之被杀,李白和杜甫都曾推崇过的李邕被杀,李白那点“傲气”还能不受“当局”的压制和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