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郭沫若的故事(2)

时间:2021-08-31

  弃医从文

  1914年春,郭沫若离开四川,来到日本开始了他的10年留学生涯。最初,他认为学医可以报效祖国,也可以为人治病,功德无量。因此决定报考医学。

  当时报考的有近千人,仅仅录取40名。在录取名单上,郭沫若排名第七位。出人意料的是,在他大学毕业的时候,他已经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又因为他少年时期发烧引起的重听后遗症,不利于行医,于是他毅然地放弃了医生的职业,全身心地投身到文学创作中。

  为康熙帝师后人取名

  70年代时,陈廷敬后人陈光美前往北京拜访郭沫若,郭沫若见了老乡很高兴,问了家乡许多事情,又问陈光美生活情况,陈光美在谈到自己的孙子即将出生时,突然想到请郭沫若为孙儿取个名字,郭沫若说:“还没有生呢,是男是女都不知道,等生了再取名吧!”陈光美说:“医生已经查过了,是个男孩。”出于老乡情谊和陈家对自己的尊重,郭沫若想了想,便去书房写了个纸条出来,郭沫若说:“取国栋如何,望你孙儿将来成为国之栋梁。”陈光美接过纸条,“谢谢郭老,栋梁不敢当,还是耕田种地的好啊!”

  郭沫若看出陈光美对这个名字并不感兴趣,“光美何出此言?”陈光美说:“当年陈独秀流落江津,在两党面前做不成好人,家父去江津看望他,陈独秀感慨家父幸好没有跟他走,政治不如说是政争,争中还有争啊,耕田种地,与世无争,个人太平,天下皆太平。”郭沫若说:“光美之言不无道理,人民安居乐业才是大道理啊!”两人沉默了一会,郭沫若说:“既然光美喜欢田园生活,那就来个陈霖降露,恩泽于田吧!给你孙儿取名恩田如何?”陈光美重复了一句,喃喃自语:“这名听起来有点土气,象牛耕田的感觉,仔细一想却很有味道,孩子属牛,正好是郭老《水牛赞》中的水牛耕田,好名好名!郭老不愧为一代大师啊!”郭沫若又去书房写了一个纸条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