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教材评说(2)

时间:2021-08-31

  二、说教学设想

  (一)、说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品味语言,了解陶渊明诗歌的语言特色。

  2、体味诗歌的内涵 。

  3、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培养学生鉴赏陶渊明田园诗的能力 。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公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境。

  2、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陶渊明的田园诗平淡自然,情真意醇,学习这些诗,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增加文化积累。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味诗歌的内涵和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陶渊明田园诗的能力。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现诗歌意境画面,对于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处理通过色彩和字型的变化加深学生印象,加入符合诗歌意境的音乐使学生的朗诵更加富有情感。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说教法:

  1、诵读教学法。通过诵读,把握其节奏韵律,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联想法。古典诗歌语言精炼,内涵丰富,教学时宜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的翅膀,想象诗歌的画面,充分体会诗歌的意境。

  3、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学生对作品的整体理解。

  教学设计思想

  第一首诗由教师指导学生理解,第二首诗由学生自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第三首诗由学生完全自主感悟,由浅入深,最终使学生达到能独立赏析这一类诗的能力目标

  四、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教法的根本是学法,只有把“学法”教给学生,才能达到不教,正所谓“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1.诵读法:如果说作品是世界的微缩、心灵摄影的话,朗读的使命是唤醒蚊子,复活语言。朗读,有感情的朗读,是读者学习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理解程度的最好方式。它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情感、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归园田居其三》是一篇隽永精美的古诗,在反复诵读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优美的意境。

  2.想象法:“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想象力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充分展开联想的翅膀,想象诗歌的画面,充分体会诗歌的意境。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来说,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